2013年6月30日星期日

北京蒙古语言文化班建立5周年庆典


2013622日,在这喜庆的日子里,北京蒙古语言文化班迎来了5周岁的生日。文化班的全体新老师生在北京中协宾馆欢聚一堂。
主持人:翠玲,格日勒图雅


在庆祝典礼上,北京蒙古语言文化班的创始人萨茹拉会长接受了采访并与大家分享了当初建立文化班的艰辛和快乐,更是感慨现今文化班的成就,她说:“我对北京蒙古语言文化班的未来充满希望,我深深的明白它将会举办第十周年、第二十周年、第五十周年、甚至更久远的文化班建立庆典年会”。萨如拉会长激昂的慷慨陈词激励着在场的每一位来宾,仿佛在他们的脑海里出现了那一道让人向往憧憬的斑斓彩虹的横幅——北京蒙古语言文化班建立100周年庆典。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蒙文部主任格日勒图先生不仅带给文化班最美好的祝愿还献上自己的爱心捐款,让人感动不已。
会长:萨茹拉
 庆典当然少不了吸人眼球的文艺节目,文化班可爱的学生们花费几周的时间精心准备的《我是蒙古人》 《只为蒙古》《鸿雁》等十二个节目包括诗、歌、舞蹈都让人触景生情过目不忘。
儿童小班学员唱《剪羊毛之歌》

观众席

呼和浩特市突降暴雨导致市内部分路段积水严重

6月30日下午,呼和浩特市突降暴雨,导致市内部分路段积水严重,给出行市民带来不便。图为中山东路、迎宾南路部分积水路段。



图为新华大街内蒙古艺术学院十字路口东,记者发现,时有路人摔倒在积水中。

来源:新浪微博


内蒙古托克托污染调查:政府出警要村民污水浇地

官地营村边的滩地,盛不下的污水都被排到这里。图片:杨桐
官地营村边的滩地,盛不下的污水都被排到这里。图片:杨桐
  60多岁的王丙学把抽完的烟屁股扔在地上,狠狠地用脚踩灭,喃喃说道:“我老汉对他们彻底失望了。”他身后,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污水湖,水面呈暗红色,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气味。岸边的村庄,就是王丙学所在的官地营村。
  官地营,隶属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伍什家镇,这里的地下水污染物严重超标,其中剧毒物质砷的含量,是饮用水标准上限的4.8倍。12公里外的姑子壕村,村口就是三个占地数百亩的氧化塘。村里的年轻人都选择了逃离。
  东边的双河镇臭水子洞村被污水三面环绕。南边的新营子镇毛不拉村,由于污水源源不断流进来,村口的水塘盛不下,就在黄河岸边掘开个口子,通过一条直径70厘米的水泥管,污水被径直排进了黄河?
  每天有超过1.5吨的超标污水,通过管道、沟渠、荒滩流经上述村庄,导致数千亩农田减产,牲畜死亡不计其数。而帮助污染企业排污甚至成为一项政治任务。当地政府一度出动数十辆警车要求村民用污水浇地,由此爆发官民冲突。
  一切源头,来自托克托工业园区。这个在西部大开发背景下建成的工业园区,以电力能源、生物制药、金属冶炼和化工工业为主导产业,以河北石药集团为代表的一批企业被招商而来。
  托克托从贫困县变成了富裕县,但也变成一个逃离之地。仅剩痛苦和怨恨在臭水间滋长。
  倒霉的村庄
  官地营村东的污水湖,原来是千余亩平坦的土地,栽种着防止土壤沙化的红柳。现在,红柳消失了,原地挖出一个排污用的人造湖,长方形的湖四周用土打起2米来高的土坝,足足占地6000亩。
  4月23日,污水湖边的王丙学说,20多天前,村里一个放羊人家里刚死了40多只羊,“这些羊喝完湖里污水一周左右,开始呆滞起来,不吃不喝也不动,活活饿死了。”
  羊饮用污水后死亡的现象,前几年就出现了。大约6年前,从托克托工业园区过来的污水开始流向官地营。一开始村民还用污水浇地,但出现了大面积庄稼枯死和减产,喝过污水的羊大多有落胎的毛病,不少牛羊倒毙。
  官地营村内有口机井,是全村人的饮用水源。往年,在这个半沙漠化的干旱地区,水位非常低,抽水很困难;但自从污水囤积在村边之后,这里的水位抬高了,有时甚至出现污水倒灌进机井的事情,要把污水排干才能往村民家的自来水管放水。
  最可怕的是气味。只要刮西风,全村人都要紧闭门窗,不敢大口喘气。村民发现,近两年,喝村里自来水的村民多半小腹肿胀下垂,开始拉肚子,平均一天要往厕所跑十来次;另外一些人,则出现了关节弯曲变形,有十多位村民向记者伸出了双手,他们的手指关节像箍了一个大号戒指一般。还有一些人患上了脖子肿大的甲亢病。
  一些村民不敢再喝村里的水,买10元一桶的纯净水饮用。而上了年纪的人,多半舍不得花这笔钱,如果家里有小孩,会买纯净水让孩子喝,自己还是舍不得喝。这部分人中患关节弯曲变形的比例最高。
  一名记者曾把提取自该村自来水的水样带回北京,经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检验后发现,该水样共有包括浑浊度、异臭、异味在内的4项指标不达标。其中,浑浊度是国家饮用水标准上限的2倍,砷含量是国家饮用水标准上限的4.8倍,氟化物含量是国家饮用水标准上限的1.8倍。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毒理学教授吴志刚认为:依据提取的水样,如果长期饮用这样的水,会出现手指关节变形或脊椎变形、驼背,甚至丧失劳动能力。
  王丙学说,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经过多家媒体报道后,一位自称是国家环保部工作人员的人来到这里,详细向村民询问了污染情况。但现在,官地营的问题无人提及。
  没人知道村庄的未来在哪里,大部分年轻人已经搬走了,留下的村民多为无力外出的老弱病残。
  在姑子壕村,上演了几乎完全一样的场景。村口矗立了三座容量共计180万吨的氧化塘,分别于2005年、2007年、2008年陆续建成。氧化塘即储污塘,也就是污水经处理后达标的水会被循环利用,剩下的浓缩污水就流到了氧化塘。
  尽管已是二次处理过的污水,但散发出的臭味依然很浓,隔着几里地就能闻见,四周被两米多高铁丝网围了起来,防止牛羊进入里边饮水。每个氧化塘后边都有一个排污口,正上方写着“防治污染”四个大字。氧化塘的水蓄满后,一部分通过沟渠流向官地营村,一部分流向荒滩,由其自然向地下渗透。当地属沙化地质,渗漏很快,对地下水的污染显而易见。
  记者于4月21日到达该村时,村干部正领着一群人丈量土地,准备用每亩地1.2万元的价格向农民征用土地,预备再建一个500亩的氧化塘。此前三次建氧化塘的征地补偿是每亩6950元,这算是一次性补偿价。
  年近70的刘俊学正在地里干活,他有几亩地将被征用。“虽然补了不少钱,但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我活不了几年了,可儿子、孙子混不下去了回来咋办?”他的儿子带着孙子去包头打工了。村里原有200多人,现在只剩下了50个老人留守。
  年轻人逃离村庄的原因,是受不了氧化塘的气味。站在氧化塘边,人很容易就能被熏得当场作呕和咳嗽。几里地外的树林、主力汗等村的村民称,即便在最热的天,他们也要用被子蒙头睡觉,不然会被传过来的臭味熏醒。
  主力汗村的贺吉眼很为以前的村庄骄傲,“这里土地肥沃、雨水充足,草多、水好、空气好,村里的羊个个长得很肥,这里以前被叫做‘小北京’!”污水来了之后,羊大面积死去,不死的也很瘦弱,下崽极少。现在村里很少有人养羊,他家里两只羊,像宠物一样被家里人侍弄着。贺吉眼2岁的孙子去年得上哮喘,邻居家老两口也患有此病,他怀疑这都和氧化塘飘来的臭味有关。
  臭味的源头,是托克托工业园区。
  直排黄河
  托克托是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的一个县,距呼市65公里,地处大青山南麓,黄河流经该县约37.5公里。
  这个人口只有19万的县城,曾是自治区有名的贫困县。大唐电力在县里的新营子镇建成亚洲最大火力发电厂后,2003年,在大唐托县电厂的基础上,开始筹建托克托工业园区。园区规划占地65.8平方公里,分出电力能源、生物制药、金属冶炼和化工四个区。
  这一年,正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关口,一些沿海和内地企业纷纷谋求到西部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内地各省对环保日渐重视,重污染企业很难再生存。
  这时,河北石家庄药业集团正在筹备一份“建设万吨抗生素项目”,准备在托克托县开建全球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基地。石药集团中润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应运而生,成为内蒙古重要的招商成就。
  2005年初,托克托工业园区包括石药中润在内的10余家大型企业企业陆续投产,托克托成为自治区第二大开发区和国内最大的生物发酵基地。该园区副主任肖文伟承认,当年引进大型制药企业时没有严格执行“三同时”(防治污染的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投产),由此埋下隐患。
  起初,污水通过直径2米左右的管道直接排向一条向南的河沟,最终汇集在3公里外的毛不拉村。毛不拉是黄河岸边的一个村庄,村中一个早年开挖的水库,主要用于蓄水浇灌,污水来了以后,这里就变成了一个臭水坑。
  如同前文提及的官地营、姑子壕一样,毛不拉满村都是刺鼻的气味,大量牛羊误饮污水后倒毙,托克托县环保局当年的监测显示,这些污水的COD(化学需氧量)指标平均在1万毫克/升以上,最高时达到3.6万毫克/升,高出国家排放标准100多倍。
  每天超过6000吨超标百倍的污水流入毛不拉村,其中大半来自石药中润,水塘很快就爆满,再也盛不下。政府开始要求农民用黄河水掺着污水浇地。不明就里的农民起初很听话,由毛不拉扬水站引黄灌渠,把“两掺”的水通过引入农田,结果数千亩庄稼减产。
  第二年春天,各村接到了乡镇通知:“药厂的污水没地方放了,要大家浇地,掺在黄河水里,减一半水费。”因为有了之前的教训,农民们群情激愤,准备联合抗争。
  2006年4月24日,毛不拉扬水站开闸放水。流经的第一个村庄是双河镇大羊场村。一大早,由一位副县长带队,十几辆小车、警车和救护车开到了村头,拉起警戒线强制农民用污水浇地。双方冲突中,十多位村民被抓起来,几位村民被救护车送往医院。最终,数百名男女村民只好默默看着污水流过灌溉渠道。
  为了排掉装不下也用不掉的污水,村民们只好在黄河岸边挖开一道沟渠,穿进一个直径70厘米的水泥管,污水由此被径直排进黄河。今年4月下旬,记者在毛不拉村找到了这个直通黄河的水泥管,旁边的沟渠内依然残留着大量发黑发臭的污水。
  很快,当地官民因排污发生冲突一事被新华社以《托克托县政府“护送”污水进农田》为题报道。这之后,托克托工业园区开始逐步建立一、二级污水处理厂,排污管道通向了北边的姑子壕村氧化塘。毛不拉村的排水压力开始减轻。
  但污水向北流经的村子,开始承受各自的灾难。
  污水一路向北,先是通往氧化塘的管道,要穿过双河镇的臭水子洞村。2007年秋天,36岁的农民刘金银在地头用污水浇地。因为水量变小,他钻进管道查看,结果进去再也没出来。他的妻子和大儿子先后进管道里查看。最终,一家三口全部中毒死亡。一共获赔7.5万元。一家人现在只剩82岁的老母张刘鸣和小孙子相依为命。
  因为污水流量实在太大,臭水子洞村的管道被多次撑爆,径直流进农田造成减产。据村民说,污水流进谁家的地,一年给补偿650元,钱由石药中润来出。
  再向北,是伍什家镇姑子壕村的3个氧化塘。当这3个氧化塘也盛不下,大沟小渠内全是污水时,每一个村子里的村民们都自发组织起来打土坝,拦住污水。装不下的污水,继续向北,便来到本文开头描述的官地营村村头的污水湖。那里,也很快就满了。
  亡羊补牢
  据公开资料显示,石药中润分别在2005年、2006年10月、2009年9月因非法排污引发群体事件或者被环保部门整改。2011年5月18日,又因“擅自通过生活污水管线超标排放”,被内蒙古自治区环保厅罚款51.46万元。
  2007年,石药中润被联想集团收购。但这次转手并没有给污染治理带来转机,此后的治污调整主要都来自当地的外部压力。联想也由此被国内有媒体称为“以污染换利润”、“只收购不管理”的甩手掌柜。
  一位药厂从业者称,石药中润的青霉素车间流出的污水主要成分为溶媒,内含丙酮、甲苯、丁酯、丁醇、色素、三合碱等有毒物质,排在田里会让庄稼减产,因为过高的氨氮含量会使土地板结。“这样的企业,采用的是10年前的落后工艺,这种高污染工厂在内地一天也生存不下去的。”
  面对外界声讨,石药集团一位高层向媒体表示:“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可能有机构被利益驱动在搞鬼,我们已经报到纪检委。公司不存在需要整改的问题。”
  几年内,前往托克托县调查污染的大陆媒体有10多家,给当地带来巨大压力。今年1月初,托克托县委、政府召开紧急会议,责令污水排放不能稳定达标的石药中润公司立即进行停产整改,直到长期稳定达标为止。
  官方通报称,托克托县工业园区新建的三级污水处理厂也已经在建设之中,预计6月份投入运行。托克托代县长杜延峰表态:“将对所有的涉水企业进行全面深入的检查,发现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立即停产;对园区二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进行全天候的密切监控,确保二级处理达标排放。”
  然而,就在4月中旬,主力汗村村民发现,停产3个月的石药中润公司又开工了,因为在该公司工作的村民都回去上班了。石药中润办公室主任张赫明却回应称:“我们企业仍然在停产整顿,没有复产,没有什么问题向媒体披露。”
  本刊记者在4月底连续几天于夜间赴该公司查看,发现里边灯火通明。周边商户也向记者证实了该公司开工一事。事实上,工业园区的恶臭让人不敢呼吸,就算在10多公里外的县城,还是能闻到刺鼻味道。
  绝望和愤怒在官地营村蔓延,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来再多的人也解决不了问题”

自治区出台《内蒙古自治区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若干规定》



  记者从全区非公有制经济表彰大会和招商引资大会获悉,为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自治区制定下发了《内蒙古自治区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若干规定》,为全区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内蒙古自治区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若干规定》,从准入条件、金融服务、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收费政策、要素保障、政务环境等七个方面,提出了70条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一是进一步放宽准入条件,试行注册资本“零首付”,除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设置的企业登记注册前置许可外,一律不得设置其他前置许可。二是进一步强化金融服务,设立小微企业贷款奖励资金,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倾斜,做大做强融资性担保机构,放宽抵押贷款的条件。三是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引导企业发展的各类专项资金重点向非公有制经济倾斜,设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政府采购项目预算总额的18%以上专门面向小微企业。四是进一步加大税收优惠,对设在我区的鼓励类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新办的大中型企业第1至5年免征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高新技术小微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五是进一步完善收费政策,民间资本投资创办养老机构的用水、用电、用气、用热价格按照居民价格执行,民营企业参与市政公用设施、基础设施免收小微企业地方教育费附加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六是进一步加强土地矿产、要素保障,企业开发利用国有未利用土地从事农、牧、林、水产业生产的可按照出让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凡经批准进入各地工业园区的企业可以租赁方式使用建设用地,企业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可依法通过转让、租赁、作价出资入股等方式盘活利用。七是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建立统一的政务信息云服务平台,严禁向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摊派费用,严禁违法违规检查、评比,严禁强行指定购买专用产品和接受有偿服务,必须在5个工作日内回复企业的投诉举报,等等。

  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将为增强内蒙古非公有制经济的综合实力、发展活力和竞争力和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记者崔楠)


来源: 内蒙古日报


2013年6月29日星期六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素毅接受调查

2013年06月30日 08:13:24 
来源: 新华网
王素毅资料图
王素毅涉嫌严重违纪正接受组织调查
    新华网北京6月30日电 记者从中央纪委获悉,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素毅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王素毅简历
    王素毅,男,蒙古族,1961年6月出生,内蒙古土左旗人,198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8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1978年10月至1982年8月在山西矿业学院地下采煤专业学习;1982年8月任内蒙古自治区计划委员会交通能源处干事、主任科员;1989年3月任内蒙古自治区计划委员会交通能源处副处长;1992年11月任内蒙古自治区计划委员会交通能源处处长;1996年8月任内蒙古自治区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内蒙古集通铁路公司董事;1998年9月任内蒙古自治区计划委员会、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内蒙古集通铁路公司副董事长;2001年8月任呼和浩特市委常委、副市长;2003年3月任内蒙古自治区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正厅级);2003年7月任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正厅级)(2001年7月至2004年7月在中央党校法理学研究生班学习;2003年4月至2005年5月在长江商学院EMBA研究生班学习);2003年12月任巴彦淖尔盟委副书记、盟长;2004年7月任巴彦淖尔市委副书记、市长;2008年3月任巴彦淖尔市委书记;2010年6月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内蒙古工业大学家属区内警车帮私人搬家






2013年6月28日有人发现一辆警车(车牌蒙 00916警)在内蒙古工业大学家属区23号楼在为一个私人搬家。很多人质问用纳税人的钱来养的警察可以如此滥用公家车,望当局给民众一个解释。但是也有人说真正纳税人的钱花在哪里了,恐怕那些高官使用的高级黑色的奥迪车更能说明问题。

新浪微薄


锡盟西乌旗中石油加油站员工因加油纠纷打伤牧民眼睛为何弃之不管?

2013年5月16日下午6时许,牧民额尔徳木图{原籍赤峰大板人}和小儿子开着农用车去白音华镇附近的金山电厂旁的中石油加油站往车上拉的大桶里加油,额说加1200元的,加油员小伙子加完说是加了1400元的,由此发生争执。加油员边骂额的同时出拳击打额的头部,致额倒地昏迷。右眼受伤耳朵失觉。6月3日,锡林郭勒盟公安局物证鉴定所出具<<鉴定书>>认定为轻伤。律师说,轻伤已构成刑事责任。加油员打人是在工作时间,加油站应负连带责任。

    事发后,加油站和打人员工弃之不管,伤者家人凑钱在锡林浩特市医院看病。因锡市医疗条件所限,额的右眼急需去北京做进一步的治疗,否则可能影响视力造成失明。6月24日上午,记者本想釆访西乌旗石油公司负责人,至上午十点半其来后一直开会,散会进办公室和额尔德木图的大儿子说了几句话便急忙走到室外干别的去了。下午记者写了一个便条给该公司经理高某,就额被打一事加油站和石油公司有无责任?员工上岗前是否培训?此事发生后是否在公司员工中进行警示教育等提了几个问题,不料高某看后大怒,说记者是来闹事,是威胁,要告记者等等。6月27日,额的大儿子打电话来说,加油站来人看了我爸,表示尽快让打人者父亲凑点路费先去看病,说了几句话便走了。打人者的父亲本来答应给点路费,现在口气也变了,说我不管了,你干嘛找记者过来,我儿子本来取保了,现在又被抓了,去了检察院了。至今日发稿时,额尔德木图因前期看病花了两三万,现已无力再借钱去北京看病,只能去邻近西乌旗的赤峰市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日前,律师也巳介入此案,并提供相应的法律援助。记者也将关注此案的进展情况,在本博报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ee15baf0101n1fb.html

蒙古帝国是破坏者还是全球化的推进者?


                             文/郑渝川            2013年06月28日

     所评图书:
     书名:《忽必烈的挑战》
     作者:(日)杉山正明
     译者:周俊宇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6月第一版
 蒙古帝国是破坏者还是全球化的推进者?

    蒙古崛起前,亚欧大陆分布着大量的彼此联系甚少的农牧文明国家。不少历史学者都笃信几百年来传续下来的说法,即蒙古铁骑的横扫,破坏了前述多个文明国家,让经济、技术、社会文化、政治传统都发生了巨大倒退,带来了可憎的暴力、破坏、杀戮、抢夺、蒙昧、野蛮、粗暴、邪恶、放纵。一些史学家在评论此后欧洲殖民者在美洲新大陆的粗暴行径时,也常常将之称为“又一批蒙古侵略者”。

    知名历史学家、日本京都大学教授杉山正明认为,这些说法并不公允。在他看来,蒙古帝国的侵略扩张之路,尽管的确带来了恐怖和杀戮,但无论是在中国、中亚、俄罗斯,还是近欧地区,破坏性并不显著高于其他时期的侵略者和专制统治者。非但如此,与蒙古帝国的形成对世界文明史的促进意义而言,其破坏性要放在其次。杉山正明在所著的《忽必烈的挑战》一书中坚称,蒙古帝国是一个推崇重商主义和贸易,重视技术发明、创新及其应用,包容各种族各种宗教信仰,以能力至上的帝国;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的几任大汗,一步步明确了帝国扩张的思路,而忽必烈有意识的整合蒙古帝国旗下几大汗国的力量,朝着既定目标又迈出了一大步。也就是说,蒙古帝国的本质并不是所谓的“马上打天下、马上治天下”的草莽政权,而是以海陆贸易、重商主义为基石和武力为辅助的第一个拥有明晰全球化意识的帝国。

    那如何解释蒙古帝国在中国地区和亚欧其他地区霸权迅速瓦解的事实呢?杉山正明指出,蒙古帝国是一个早产的帝国,支撑其帝国统治特别是帝国驾驭旗下各大汗国、汗国驾驭再底下的王国和地方军阀的技术手段仍显落后,更重要的是,在当时的技术水平尚不足以让蒙古帝国所占领的辽阔疆域真正形成彼此联系的全球化产业链。这种背景下,蒙古帝国中晚期在欧亚各地都迎来了长达数十年的严重自然灾害,使得原先可以用于维系帝国统治的秩序不可避免走向了崩塌。

    杉山正明是在他所著的《忽必烈的挑战》一书中,相对完整的阐述了上述论点。他首先论证指出,无论是中国还是俄罗斯、伊朗等地区,在蒙古帝国的扩张统治过程中并没有受到过太过严重的损害。他以多部描绘了元代中国商业繁荣的著作的记述为证,指出蒙古军队在灭金之后在讨伐南宋时,政治纪律和军队纪律已大为提高,有意保持南方中国的人口和商业繁荣;相对应的是,在明初,由于战乱和杀戮,包括北京等中国城市的人口和商业才出现了大幅度的凋敝。杉山正明认为,蒙古帝国统治者看重能吏,重视商业,确实不重视对传统士人的使用,造成好几代知识分子的失落。他还以同样的方式论证指出,蒙古帝国在伊朗等中亚地区的统治,并未出现广泛的“大杀戮”,相反还促进了文化艺术工艺多个领域的大繁荣;蒙古帝国掌控后,俄罗斯才从一片辽阔的荒原与零星的城邦小国,转型为地区性的王国。所谓蒙古(鞑靼)的压迫一说,只是后来的俄罗斯政治家与史学家们为了强化俄罗斯人的民族认同而作的夸大。

    《忽必烈的挑战》一书用了一定的篇幅来叙述蒙古帝国的起家、几大汗国势力范围的形成,继而转向对“忽必烈的崛起”的全方位描述。书中特地提到,在忽必烈从兄长蒙哥那里继承汗位之前,他的策士集团就包括各种族、各民族、各种宗教信仰的精英,很好的体现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思路。而当忽必烈继承汗位后,不得不面对其他几大汗国自立的现实,要将这些汗国重新整合到蒙古帝国之中,单靠武力讨伐或震慑是远远不够的,就需要“创造一个持续给他们带来旁人所不能带来的财富……所有的蒙古成员都会继续将忽必烈及其血脉的权力,作为蒙古大可汗来拥护”。忽必烈选择将中国全境纳入手中,“创造出一个可以联结草原世界与中华世界这两个异质世界的新国家形态与结构”,然后用掌控内陆通商的穆斯林商业势力来帮助帝国实现目标。杉山正明在书中特意强调,忽必烈建造的元大都及周边城市圈、相关的水利、军事、运输工程,目的都是为了让蒙古帝国的首都可以真正发挥起牵引整个帝国商业力量和政治控制力中心的作用。

    忽必烈在击溃南宋流亡小朝廷后,开始筹建庞大的海洋舰队,而服务于通商的造船业也开始在泉州等地再度兴旺。受到忽必烈重用的穆斯林商人们,甚至创造出被称为“斡鲁脱克”的公司,出现了覆盖通商、运输、金融、征税、均需等多个领域的“综合公司”。蒙古帝国极力推动海陆商贸,国家收入也来自商业利润,为此还建立了专门服务商业的国家机构、历史性的取消了帝国境内的商品过路税。

最让人吃惊的是,20世纪中叶后才在全球变为普世共识的“多种族、多元化平等共存”思想,恰恰是蒙古帝国时期就已经采取的既定统治原则。帝国依赖穆斯林商人,旗下的旭烈兀汗国也已经实现了伊斯兰化,但本身的宗教性都很淡薄。杉山正明指出,蒙古帝国体现出了“近代精神”——近代精神,“无论好坏皆以自宗教脱离为必要条件。蒙古时代后半期的世界,是在‘近代’以前非常罕见地,国家及证券都共通为即物主义、合理主义、重视现实的风潮所笼罩的世界。而且,对于与自我相异的存在、文化、价值观的排他性与攻击性,并不如今日严重。混血政权蒙古为中心的政治与经济带来的异文化共存、多元化社会的状态变得理所当然且恒常化”。

本文发表在《北京青年报》628日 

嘎达梅林遇难80周年祭 (2011-04-05)

     嘎达梅林(蒙古名那达木德,又名业喜,汉名孟青山,也称孟梅林,是哲里木盟达尔罕旗的带兵梅林。嘎达为东北方言意思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梅林为官名,现代意思是旗里的保安队长。

    嘎达梅林当时因为不满本旗王爷放垦蒙地,惹怒王爷,将其关入牢狱。孟梅林有两个妻子,二夫人名牡丹会使用手枪,她召集一些亲戚朋友进行劫狱,劫狱成功后孟 梅林开始组织好多牧民进行同王爷的武装抗垦斗争。由于牧民的武装没有战斗经验和战斗实力,因此,就又结合一些其他地方蒙古武装,这就更加使王爷感到恐慌, 就连统治东北的张学良,热河省的汤玉麟主席都坐在达尔罕旗那木济勒色楞王爷(解放前移居香港,五一年病故)一边,共同剿灭孟梅林的牧民武装。所以在孟梅林 的牧民武装起义不久,辽宁派张海鹏部的骑兵从洮南向西围剿,热河命令驻防开鲁的第十七旅崔兴武部的三个骑兵团一千多人,全由三十四团李守信(卓索图盟土默 特右旗古力古奤tai大庙村,蒙古人,蒙名那顺巴雅尔,汉名李义)团长指挥(四十一团的团长孙寿卿、二十七团的团长孙凤阁因事没有随军)。

    孟梅林的起义队伍共有七百多人,这时被张海鹏的骑兵围剿的已不能在在科尔沁部居留,只得向西退却准备到巴林整休。当孟梅林的起义队伍进入农区,农区地主民 团的武装,根本不叫他们进入村庄也得不到给养,只得在向西进入半农半牧区。不料李守信的三个团已从开鲁赶到,紧接着就粘上了孟梅林的起义队伍,孟梅林的队 伍根本不敌李守信三个团的攻击,最后在土列毛都村子附近被截,经学堂地村,东西巨勒村向西败奔。李守信的队伍追了三天三夜停了下来。孟梅林的起义队伍继续 西奔,当他们到达一个叫龙头山的地方确被乌珠穆沁的蒙旗武装给打了回来。李守信这时早有准备,以逸待劳设好埋伏就等孟梅林的起义队伍的返回,孟梅林的起义 队伍果真返了回来,走到土列毛都村子附近时,由于周围没有其他村庄,起义队伍又急需进村休息补给。这时李守信的队伍已设好包围,上午九十点时孟梅林的起义 队伍冒然进入埋伏圈,这时李守信命令他的队伍全部上马出击,孟梅林的起义队伍就在东巨勒可川被彻底打散。中午孟梅林带领败逃的二百多人集中在一座小土山准 备据守时,却被李守信炮队的数发炮弹击中,起义人员死伤惨重其中孟梅林的大夫人也被击中阵亡,其余起义人员开始新一轮的退却。当天晚上孟梅林带领剩余起义 队伍来偷袭李守信的营盘,作战经验十分丰富的李守信早有防备,双方打到天亮时分起义队伍损失过半,不得已孟梅林带着五十多人向南退却,退却时二夫人牡丹也 与队伍跑散。牡丹被李守信的手下胡宝山(达尔罕旗人,蒙古人,蒙名俄木格图,1944年前后在宝昌故去)抓获,后来成了胡宝山的妻子,还给胡宝山在当时的厚和市(呼和浩特市)生了一个儿子(名胡——,听说解放后牡丹与儿子胡——生活在长春市,晚年生活的很幸福,七五年去世),这是后话。

    可怜的孟梅林带着剩余的五十多起义人员,一直没能甩脱李守信队伍的围追堵截,起义人员再次进入农业区,又被民团武装打的进不了村庄,大家忍饥挨饿最后被李 守信一千多骑兵,围到达尔罕旗,舍不兔北红格尔敖包的北老哈河边。其时正是开河时节,孟梅林带着起义人员寡不敌众突围没有希望,便决定骑马强渡带着翻滚冰 排流淌的老哈河,这时李守信带着张副官等士兵先期赶到,李守信、张副官下马,二人用步枪对已强渡在老哈河(西辽河上游)中的起义人员进行射杀,打死二十来 人,上岸二十多人,打死二十来人中有八人被马拖上对岸,李守信的士兵这时也有几十人骑马强渡过老哈河,起义人员上岸的二十多人这时又突然折返回来救人,但 被李守信已过河的士兵打了回去,这样李守信估计孟梅林已被打死,就命令对岸的士兵把被马拖上岸的八具尸体的人头割下来,因为他们的人中全不认识孟梅林。

    后来李守信叫对岸的士兵们带上人 头顺河而下,于第二天才会合。会合以后当途径达尔罕旗蒙旗武装的一个驻地时,那里的人讲:“(指哈丰阿的父亲腾海山等人,哈丰阿的父亲时任蒙旗武装的队 长)镶金牙的人头就是孟梅林”。以后孟梅林的人头几经转折,又转到达尔罕旗王爷手中,王爷命旗下悬挂示众。反抗王爷孟梅林的起义就这样失败了,可怜孟梅林 的首级被悬挂示众了好久,真是可悲———
   
思考我们历史中同族相残、助纣为虐的事例举不胜举,功与过是与非已成过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学习了解历史我们就应该从中汲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而为明天民族的复兴和幸福,做出我们各自的贡献,我们努力吧!!!

新浪微薄

2013年6月27日星期四

达赖喇嘛法相在部分藏区合法化 习李调整胡温对藏政策?

来源:美国之音 作者:叶兵

华盛顿 — 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政府似乎在调整被流亡藏人认为是失败的西藏政策。在青海、四川等地藏区,当局正在放弃过去数十年的强硬做法,又开始允许一些寺院供奉达赖喇嘛法相,并不准谩骂这位藏人精神领袖。对于这种政策上的急转弯,有流亡藏人议员表示,中共面对藏区民众强烈反抗和上百名藏人不惜自焚抗议的严重局面作出一些调整,这是好的改变,也许习李新班子正在反思西藏问题,但从北京对藏政策总体来看,目前并没有看到根本性的改变。

达赖喇嘛法相在部分藏区合法化 习李调整胡温对藏政策?

*自焚频现 传官方文件重新定调*

据设在挪威的西藏之声电台报道,一周前在青海藏区部分寺院宣布的实行政教分离的当局官方文件称,寺院中可以自由供奉14世达赖喇嘛尊者的法相;不许再诬蔑和指示他人谩骂达赖喇嘛尊者;寺院中发生重大事件时,军警不要立刻进入寺院采取压制措施,要先由寺院主持和高僧们进行内部调解。该文件说,“僧人今后应敬奉十四世达赖喇嘛尊者,但是要政教分离。”

二十多年来,中共当局不顾藏人僧侣和世俗民众对达赖喇嘛的虔诚敬仰,执意将流亡印度的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视为境外反华组织、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所谓三股势力的主要代表,甚至称之为“身披袈裟的狼”,尽管他多年来一直倡导中道路线,一再表明不寻求西藏独立、只要求藏民高度自治的主张,并希望在有生之年返回西藏。

在这一背景下,持续扩大的藏人自焚抗议悲剧事件令世人极其震撼地表达了藏区僧众所深刻感受的挫折和无望,同时反映出当地官民冲突、民族矛盾和反抗情绪不断激化,国际舆论给予了高度关注。中国媒体对此鲜有如实报道,通常把众多男女藏人自焚抗议说成是受到所谓达赖分裂集团的煽动。官方的新华社在报道甘肃省警方破获境外组织策划煽动自焚杀人案时,甚至把藏人自焚抗议前赴后继的起因怪罪到美国之音的藏语广播节目头上。

一年多前,为应对不断发生的藏人自焚和压制藏区内僧民的不满情绪,西藏自治区中共当局开始在藏人寺院强行实施有(毛邓江胡四位)领袖像、有国旗、有广播电视和有报纸等所谓“九有”政策,招致许多藏人愤怒反抗和外界嘲笑、谴责。

有分析人士认为,2009年以来已发生100多起自焚事件后,中国政府可能被迫重新考虑其对西藏的策略。

据亚洲哨兵报报道,有关的官方文件是在青海省佛学院6月14日举行的一次任命新党委书记的会议上宣布的。一些藏汉高级官员出席了那次会议。

报道援引在伦敦的西藏新闻网西藏信息服务主任蒂埃里•多丁的话说,“如果这份文件是真实的,那就是他们正试图分散自焚事件的压力。”

*格桑坚参:局部松动,本质未变*

也有人认为北京不发动僧人批评达赖喇嘛的新政策是做聪明的公关宣传,是当局向外部世界发起的一场公关攻势,尤其在人权组织在一系列自焚事件提出很多批评之后,但并不是真正的和解努力。

设在印度达兰萨拉的西藏人民议会”的格桑坚参议员对美国之音表示,他并没有看到报道所说的官方文件,但是在网上得知了一些与寺院被允许供奉达赖喇嘛法相的消息。他指出,如果确有其事,他认为这是一种改善,但这不是一种根本性的政策改变。

他说:“中共以前要实行这些政策,就是不准供奉达赖喇嘛法相,让当地僧众批判达赖喇嘛,这样一些政策其实在这些地方实行起来,当地民众的反抗非常厉害。因此,当局现在如果改变在当地实行不下去的一些政策,如果它想调整,就是说,官方有意默许当地民众这么搞,其实,这些动作我们认为是好的一种改善。但是到现在为止,我们还不能确定,就是不能说,中共对西藏政策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格桑坚参指出,目前某些对藏政策出现松动的地方只是在青海、四川等地藏区,不包括西藏自治区,而且西藏自治区高官对于藏人自焚的起因仍在坚持其一贯的官方说法。

他说:“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白玛赤林去美国、加拿大访问。其实他还是把藏区发生的所有自焚事件归咎于所谓的海外的达赖分裂集团势力所操纵的。其实,这样的一些政策在官方口径里面没有任何改变。还有一点,最重要的,西藏自治区里面,每个县每个乡,比如尊者的法相,都不能供奉。这些政策他们落实得非常严密。这些现象我们还没看到任何松动的迹象。”

*格桑坚参:习李或在反思*

去年6月,已经卸下政治职务的流亡的藏人精神领袖达赖喇嘛表示,他对中国将要接任领导人习近平抱有希望。2008年,拉萨“3·14”暴动后,负责奥运筹备和组织工作的习近平曾表示,应以“平常心”看待拉萨骚乱等所谓奥运杂音,显示了习近平在西藏问题上与其他中共高层官员不同的宽容态度。

早在1950年代初,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负责西藏工作,对包括达赖喇嘛在内的西藏精神领袖较为温和,而且生前一直比较关注少数民族权益。有分析认为,可能受到其父影响的习近平会改善调整西藏政策。

曾担任达赖喇嘛驻欧洲特使的格桑坚参星期二在接受美国之音电话采访时表示,习近平、李克强这两位新领导人虽然才上台几个月,但是可能在反思胡温时代“失败的对藏政策”。

他说:“习近平跟以前胡锦涛不一样的一个提法,以前讲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是说,维护西藏的稳定,维护西藏不分裂出去,这是中央的原则。他在讲这个原则的基础上,还讲到了我们还需要充分尊重民族的特殊性,我们要尊重西藏民族的宗教信仰,我们要保护西藏宗教语言文化。这两者结合起来,西藏才能长治久安,稳定发展。他这个话里面就讲出来要充分尊重西藏民族的特殊性。在这个基础上,要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这些条条框框。所以,从这个里面,我们看到,其实中央肯定也非常清楚过去十年对少数民族的政策是失败的。这也真正造成了西藏这么多的紧张局势。”

6月初,中共中央党校教授、民族宗教理论室主任靳薇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公开建议重启北京与流亡藏人的会谈。流亡藏人议员格桑坚参认为,靳薇教授的建议很可能是为北京发出一个积极信号。

他说:“靳薇教授不仅是敦促中国政府恢复跟尊者达赖喇嘛的代表的这种和谈,她还讲到历任西藏自治区党委的书记对西藏的宗教政策有偏颇。这里面,我认为,如果没有中央或者更高级的层次授权,一个中央党校的教授肯定不敢讲这些话。因此,从这些迹象里面,我们也看到中央,其实也就是现在中国的领导层,也许还正在考虑,就是重新审视对少数民族的政策。我是这么看的。”

*达赖喇嘛合法化?公知不敢置信*

新华社5月中旬报道说,中国政府对位于青海省海东地区平安县石灰窑乡红崖村的十四世达赖喇嘛的故居进行了修缮,并且指出该故居修缮完成后,里面小佛堂中供奉着释迦牟尼、千手观音和十四世达赖喇嘛的塑像。几个星期后,当局的政策开始出现一些松动,比如允许毗邻的海南藏族自治州各寺院供奉达赖喇嘛法相。

与此同时,在北京的西藏问题学者、作家王力雄和他的藏族妻子、独立作家唯色几天前遭到当局派人站岗,不准出门。星期二晚上,美国之音记者试图联系王力雄和唯色,但他们家的电话一直无法拨通。

唯色一天前在推特上回应网友推文时把新近藏区出现的松动说成是“钓鱼”和“引蛇出洞”。那篇网友推文说,最近很多藏人在各种社会媒体上欣喜地上传转发尊者的图像,因为中国政府终于把达赖喇嘛尊者"合法化"了。
http://forum.edoors.com/showthread.php?t=788491

蒙古国总统当选连任


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赢得第二届任期,这次选举的主导议题是蒙古丰富的矿产。

星期四的初步结果显示,额勒贝格道尔吉在一天前的选举中拿下了50.2%的选票,略微超过避免决选所需的半数。

他的主要挑战者是反对党议员和前摔跤手巴特额尔登。他获得了将近42%的选票。蒙古国首位女性总统候选人、卫生部长乌德瓦勒排在第三,票数远远落后。

额勒贝格道尔吉是记者出身,曾在哈佛深造。他在竞选期间誓言打击腐败并继续执行他制定的利用外国现金资本来推动本国经济的政策。蒙古经济发展迅速。

今年50岁的额勒贝格道尔吉总统曾担任过两届总理。他星期四在首都乌兰巴托的一次集会上对支持者表示感谢。

他说:“我将尽我最大的努力来维持我们国家的国际声誉。我还将尽我最大的努力来听取我国公民的建议和要求,以建设更光明的未来,实现他们的希望和梦想。”

蒙古国合格选民中有57%的人参加了投票,远远低于2009年总统选举的选民投票率。悉尼大学蒙古事务分析家奈杰尔•芬奇对美国之音说,这可能是因为政府腐败导致选民意兴阑珊。额勒贝格道尔吉在竞选期间承诺打击腐败。

芬奇说:“蒙古人显然有那种感觉,认为政府是腐败的,不管有多少选民出来投票,那些有权的人还会继续自肥,而且照自己的需要来操弄选举结果。”

和过去的投票不同,这次选举没有听说出现大面积不规范现象。2008年议会选举后,舞弊指称挥之不去,还导致骚乱并造成死亡。

外国采矿巨头密切关注这次选举。这些巨头已经进入资源丰富的蒙古国,勘探基本仍未开发的黄金、铜和铁矿储备。

额勒贝格道尔吉总统虽然主张市场经济,但他也对外国投资加强了监管,并通过法律,从外国采矿公司抽取更多的利润。

采矿热带来的外国投资帮助蒙古成为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经济实体之一。蒙古GDP在2011年增长了17%,去年增长了12%。

不过许多蒙古人抱怨说,新的财富并没有让他们受益。蒙古国280万人口中有三分之一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人们还担心采矿热加剧通货膨胀并破坏农村地区的环境。

资源丰富的蒙古国曾是前苏联附庸国。蒙古在1990年结束了70年之久的共产党统治,并在1992年举行了第一次选举,如今是美国的坚定盟友。

http://www.voachinese.com/content/mongolia-20130627/1690353.html

2013年6月25日星期二

“鄂尔多斯神话破灭”

马涤明(内蒙古 职员)
  近日,鄂尔多斯公布了1-5月份财政收支数据,财政总收入同比降低15.8%,公共财政收入同比降低10.5%。今年以来,鄂尔多斯财政收入均为负增长,增速在内蒙古垫底。一个直观的表现在于,当地公务员的工资开始缓发,不少从月初移到下旬发放。而地方政府拖欠企业的项目款,不少也尚未还上。(6月21日《法制日报》)
  “鄂尔多斯神话破灭”,这是公众舆论和一些专家对鄂尔多斯经济从辉煌一路下跌的评价。所谓“鄂尔多斯神话”,是来自自治区官方的说法——2009年自治区副主席连辑在一次讲话中表示,内蒙古人均水平已经进入全国前八位,今年,鄂尔多斯的人均GDP超香港。世界增速最快的是中国,中国增速最快的是内蒙,内蒙增速最快的是鄂尔多斯。然而经济界人士、评论家的冷水马上就泼了过来:鄂尔多斯的增长与香港不具可比性;陶醉于人均GDP飞速增长,并不理性。
  鄂尔多斯经济增长的含金量不及香港的地方甚多,最不可比的当属增长方式的不同。鄂尔多斯经济快速增长,主要是资源型增长模式,羊、煤、土、气的独有资源优势,是地方经济的主要依托。而香港则主要依靠金融及商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香港是世界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也是国际和亚太区重要的经济、金融中心和航运枢纽之一,经济自由度常年高居世界前列,经济体系完善,发展模式是可持续性的。反观依赖于“羊煤土气”的“鄂尔多斯神话”,天然的资源优势所对应的是“天然”的不可持续性。
  据当地接近市财政局人士介绍,受煤炭价格和销量下滑的影响,当地财政收入出现负增长。而在我看来,不仅是煤炭销量的原因,煤炭销量下滑、稀土出口连年降低,再加上房地产业的增长连续几年出现边际递减,这些因素加在一起,足以构成对地方经济和财政收入的致命一击了。
  早在当地陶醉于“鄂尔多斯神话”之时,就不断有人给敲警钟、泼冷水,我估计当地官员对有些问题也未必意识不到,而是资源型,土地、房地产依赖型发展模式一旦形成,不论观念的转变,还是运作模式的转型,都不容易。并且,地方官员任期目标决定的短期政绩心态,也不可避免。
  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市场对资源需求的骤减,一下子将那些不可持续型发展模式制造的“神话”打回了原形,我认为,“鄂尔多斯神话”应该成为全国的一面镜子:普遍性的卖地财政、房地产依赖型发展模式,终有一天会走到尽头。而即便是明天市场回暖,“羊煤土气”可以再次将鄂尔多斯托向巅峰,也终有跌落的一天。

蒙古国举行大选 反腐和贫富差距成焦点



额勒贝格道尔吉
额勒贝格道尔吉希望能够当选连任
蒙古国将在星期三(6月26日)举行四年一度的总统选举,参加角逐的有包括现任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在内的三位候选人。
额勒贝格道尔吉是蒙古国执政的民主党提名的候选人,他在2009年当选总统,根据宪法可以再连任一届,也被认为是本次选举中最具竞争力的候选人。

第三位候选人是蒙古国卫生部长乌德瓦勒,由与民主党联合执政的蒙古人民革命党提名。蒙古人民革命党是由于不满蒙古人民党修改名字,丢掉“革命”这个词,而从蒙古人民党分裂出的一个政党。乌德瓦勒是这个党的总书记,也是蒙古国历史上第一位竞选总统的女性。第二位候选人是最大的反对党蒙古人民党提名的前著名摔跤运动员巴特额尔登,他也是蒙古国家大呼拉尔委员,即议会议员。
主要议题
反腐败、避免掠夺性开发本国资源和公平分配财富等,据信是这次大选的主要议题。
在开发资源方面,蒙古政府曾允许一些大型的跨国公司开发利用蒙古的资源,给国家带来了财富。但是批评人士指出,这样的行动损害了环境,并且伴随着腐败和分配不公。
分析人士认为,现任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是一位资深民主活动人士,曾经是1990年结束共产党统治和平革命的领导人之一,过去执政4年中又在反腐败和促进收入公平方面积累了政治资本,因而有望胜出。
巴特额尔登是在蒙古国受人尊敬的摔跤名将,同保护环境不受采矿业破坏的一项立法密切相关。他还声称自己没有受到任何腐败丑闻的困扰,但是,他缺乏政治经验,也没有额勒贝格道尔吉那么雄辩。
乌德瓦勒最显著的特点是,她是目前遭到囚禁的蒙古国前总统恩赫巴雅尔的坚定支持者。恩赫巴雅尔在2012年8月因腐败罪名被判刑,但他的支持者认为这是政治迫害。乌德瓦勒的竞选活动就是从前往医院看望恩赫巴雅尔开始的。
与中国关系
BBC中文网就这次大选可能对蒙古国和中国关系的影响询问了有关专家。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亚洲问题学者迪尔克斯说,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在对蒙古投资的问题上一直没有表现出强势姿态,而蒙古总统选举的三位候选人也都承诺同中国保持良好关系。
英国剑桥大学政治学者史尼斯对BBC中文网表示,蒙古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同中国关系紧密,中蒙关系不能受到破坏。
他说,考虑到蒙古经济对中国的依赖,所有的候选人可能都会以其他方式强调蒙古的不同,例如强调对宗教和其他文化政治的独立理念。

2013年6月24日星期一

另类"蝗虫":草原采药队

图文简介(图为博文作者于2013.6.16用手机拍摄的照片)
这是一篇来自南蒙古蒙文博客网站www.holvoo.net的图片新闻。作者是铁木尔 那木吉勒苏荣(tumeriin namjlsureng)。图片所示为呼伦贝尔草原新巴尔虎右旗草场一角。

呼伦贝尔是蒙古人的起源地之一,现被誉为世界三大著名草原之一。在百度百科中,对“呼伦贝尔草原”有着这样的介绍:“呼伦贝尔,中国人为之骄傲的地方。她以辽阔、宽广、美丽、动人而令人向往”。对中国人而言,他们实在没有必要为最残酷的侵略者铁木真的故乡而感到骄傲,不过对这片土地的描述倒很贴切。然而,地球赐给人类的厚礼呼伦贝尔草原现正面临消失。目前,呼伦贝尔草原上的七大河流全部断流,30%的面积已经沙化。威胁恰好来自以她为骄傲的中国人。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的大面积开垦、采矿及近二十年来的疯狂掠夺导致她今日已千疮百孔。

博文写道:每年夏、秋两季,当地的和来自外地的汉人组成蝗虫般的庞大队伍,在呼伦贝尔草原上挖药材是造成草原植物种类锐减,草场退化的直接原因之一。虽然官方声称有“管理人员”,但这些管理人员与采药大盗进行非法交易,致使草原上毁灭性的采药非法行为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2013年6月23日星期日

贯彻落实内蒙古“8337”战略目标

3月19日,内蒙古自治区召开传达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干部大会上,王君书记提出了“8337”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了内蒙古发展定位、工作重点、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贯彻落实好“8337”发展思路,是全区各个地方的使命。具体到赤峰市,如何贯彻落实“8337”发展思路?自治区党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出“8337”发展思路,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也是对内蒙古发展定位、发展路径和发展目标的再思考、再动员、再部署。

  根据自治区的“8337”战略发展思路,赤峰市党委、政府提出了实现“四个翻番”、“三个提高”,打造“五个基地”,建成“四个城市”,建设“两个示范区”、“两个屏障”的“435422”具体地方发展思路。“435422”的提出,既是我市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重大举措,又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工作的重点方向。

●在发展定位上,“八个目标”体现中央要求符合区情实际的科学谋划:

      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
      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
      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和现代装备制造等新型产业基地
      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
      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经济带
●在工作重点上,“三个着力”明确全区经济建设的主要抓手:
      着力调整产业结构
      着力壮大县域经济
      着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在重大问题上,“三个更加注重”提出促进全区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
      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
      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更加注重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
●就今年工作讲,“七项重点工作”明确了全区当前的主要任务
      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做好“三农三牧”工作
      推进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
      改善民生和社会管理创新
      深化改革开放和推动科技进步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乌兰巴托市举行市府新址奠基仪式


基于因社会全部服务过分集中于市中心,造成交通拥堵,政府和社会对蒙古包群落的服务疏远的缘故,首都行政长官办公厅将迁往市郊。6月19日,在松根瑙海尔汗区VI区举行市府新址奠基仪式。
  蒙古总统查希亚.额勒贝格道尔吉、国家大呼拉尔议员热.官其格道尔吉、首都行政长官兼乌兰巴托市长额.巴图乌勒、首都公民代表大会主席德.巴图图拉嘎和该区公民代表出席了奠基仪式。
  首都行政长官兼乌兰巴托市长额.巴图乌勒在奠基仪式上作了发言。他说道:“展示新乌兰巴托面貌的大项建设接踵而至。近4年内我们将蒙古包群落改建成舒适的私人住宅区作为目标,初期建设已经开始。为了把新乌兰巴托市建设成未来的奥林匹克城,选择首都人口最多的松根瑙海尔汗区做为新址并不是件偶然的事。我们将巴彦胡硕建成拥有20万人口的第二市中心,要整体发展基础建设和社会服务。”
  不久的将来,这里拔地而起的是首都行政长官办公厅、首都公民代表大会、大会堂、直属通讯社等行政区和图书馆、儿童发展中心、影剧院、青年体育中心和居民区、私人住宅区、学校、幼儿园、医院等建筑群。

来源:大漠驼铃博客

十六年,一个英国商人从中国梦中醒来

5月份,马克·基多从莫干山的家里搬了出来。
Gilles Sabrie for The New York Times
5月份,马克·基多从莫干山的家里搬了出来。

中国莫干山——马克·基多(Mark Kitto)还在这里,但他发誓很快就离开。他说要在今年夏天走,走之前会和家人一起去中华帝国版图最外沿做一次最后的公路旅行。20年前,他作为英国士兵在那里参加过一次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为期59天的探险。
莫干山距离上海有三个小时车程。他在这座遍布竹林的山顶重建的房子里,家具已经搬走了。他的广东妻子吴宁华(Joanna Kitto)正在将他们的餐馆和三套别具特色客房的日常管理交接给别人。

很多在华外国人以为基多去年夏天就已经离开了中国。但是,作为在他这代人中的比较著名的旅华外国企业家,今年46岁的基多现在才开始兑现他在《你永远成不了中国人》(You’ll Never Be Chinese)一文中做出的承诺。这篇文章是去年8月在英国文学杂志《展望》(Prospect)上发表的,当时引发了极大的争议。基多出生在康沃尔郡,在威尔士长大,后来到伦敦读大学,并在威尔士卫队(Welsh Guards)服完兵役。过去一段时间,他把上海和莫干山当成了自己的家,那篇文章也是对这段经历的诀别书。
他在文章中阐述了在中国生活16年后要回国的原因。他讲述了在这里经营生意的艰难,讲述了这个政府为了继续掌权而牺牲人民福祉,最后还写到了个人对在中国养育分别是8岁和10岁的两个孩子的担心
“我曾想把中国当成经营事业、过生活的地方,”他写道。“现在我从中国梦中醒来,已经失去了爱。”
坐在基多最近和一些客人共进午餐的当地一家餐馆的室外桌旁,能将山谷的风光尽收眼底。此时,他的这个梦看上去依然相当诱人。他指着下面修建了一半的寺庙说,当地官员修这座庙是为了吸引游客创收,尽管山谷里并没有和尚居住。
不过回到那篇文章,他说,“那篇文章发表以后,反响很大。”
基多的这篇文章被旅华外国人广泛传阅,迫使很多人对试图在中国生活时所做的基本假设提出了疑问。另一些人则问道,基多过去对中国的期望是不是不切实际。基多说“你永远成不了中国人”到底指的是什么?有什么外国人会指望自己能变成中国人吗?
然而,基多的文章似乎的确是一个预警。之后的几个月里,其他一些旅华外国人也写文章表示要离开中国。今年,随着在2008年夏季奥运会前搬到中国来的外国人渐渐离开,外国人离开中国的步伐加快了。很多外国人还越来越担心中国北方的污染,这里的污染问题是世界最严重的,其次还有缺水和食品安全问题。
这股离开中国的潮流,似乎在像基多这样浸淫于文学和新闻圈子的外国人当中尤为明显。他们都自诩比一般跨国公司派出的员工更了解中国。他们的前辈是历史学家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在他的第一本书《改变中国》(To Change China)中描述的那些人:学习语言的人、创业者和冒险家。
香港出版人哈维·托姆林森(Harvey Thomlinson)拥有基多的回忆录《中国杜鹃》(China Cuckoo)在美国以外地区版权,他说,“我认为马克在审视自己时,会认为自己是在延续英国冒险家在中国的脉络。”
英国人在中国的历史上的确有过浓墨重彩的一章。从自称清廷的圈内人、慈禧太后情人的埃德蒙·巴恪思爵士(Sir Edmund Backhouse)这样的冒险家,到20世纪初在莫干山顶修建别墅的传教士,都是如此。每个年代的外国人都有不同的特点,其中大部分都取决于中国的变化。
长期居住在中国的英国人亚历克斯·皮尔逊(Alex Pearson)是基多的朋友在中国拥有一家书店,也打算今年夏天离开中国。皮尔逊说,“我认为北京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来了一批不同的外国人,中国年轻人的目标也不同。现在的氛围和我来的时候很不一样。”
基多在中国的经历被很好地记录了下来。他第一次来中国时还是伦敦大学(University of London)亚非学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的学生。后来在1993年,他加入了另一个英国探险家查尔斯·布莱克莫尔(Charles Blackmore)率领的驼队,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但是基多最为人熟知的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在中国的三座城市出版了一本得到批准的旅华外国人杂志,这对外国人来说是闻所未闻的。他说,这桩利润丰厚的生意在2004年被官员攫走,之后基多就隐居莫干山,开始了另一份在中国的事业。
之后,基多写下了要离开莫干山的文章。他本来打算以这篇文章作为在《展望》杂志上的最后一篇专栏文章,但浙江省的官员认为文章是在针对他们,于是开展了调查。警察盘问他妻子时,基多正经过上海前往美国。
他说,“她简直气疯了,在电话里大喊:‘你去哪儿了,干了什么?警察来找我了。’她是广东人。确实容易激动。”
一周之后基多回来时,事情已经平息。但他说,当地官员还是决心要搞清楚他离开的原因。部分原因是他们接到了省级官员的命令,他们显然是在担心基多的文章可能会给外商投资造成影响。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基多离开的确是由商业法规引发的。基多说,自己不满的一件事是,在中国长期做生意,随时都要担心官员会把生意夺走。比如,基多和他的妻子从未合法地拥有过他们在莫干山房子下的土地。
但是,还有一些更根本的问题。基多写道,“现代中国大陆社会只关注一个目标:金钱和获取金钱。”他还在另一部分写道,“政府十分害怕人民,所以宁愿不去引领他们,”而且“共产党只有在自己的权力或者个人财产受到直接威胁时才会介入干涉。”
基多对自己离开给出的最重要的理由是,要给孩子们提供“良好的教育”,脱离中国学校里以考试为目的的课程,以及充满宣传色彩的历史课。
基多说他不在意引发的争议,坚持自己在文章中阐述的立场,他已经做好了重回英格兰的准备。他和家人会搬到他父亲在诺福克郡乡间的一栋房屋居住,现在那里已经成了度假者经常光临的地方。
他说,从某些方面来看那里和莫干山很像。他说,“很漂亮。除了夏季的周末之外,很安静。”基多希望在那里为当地的公司做市场营销,并编辑中文书的英译本,最近他就编辑了王晓方所著的《公务员笔记》一书的英译本,该书英译本由企鹅出版社(Penguin)出版。
基多称,他妻子会继续打理莫干山的生意,他们全家会时常回来,至少在莫干山的房子还归他们所有的时候。
他说,“我的一个主要观点是:看一看外国人在中国的历史,唯一在中国发财的外国人是商人,做买卖的。中国人也在这么做,所有事都是短期的。”
黄安伟(Edward Wong)是《纽约时报》驻京记者。
翻译:张亮亮

2013年6月22日星期六

蒙古国将申报传统蒙文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蒙古国将申报传统蒙文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联邦制药内蒙排污遭质疑 地方袒护归咎农业污染


2013-06-17

  6月4日,“世界环境日”的前一天,央视新闻直播间一则《拯救乌梁素海》的新闻调查,似乎又重新定义了乌梁素海生态恶化的主因——农业污染。
  农业污染太迁强
  该调查发现,在乌梁素海的入水口冯格胡(音)扬水站,大量的呈淡黄的水正源源不断的从水渠中抽入乌梁素海。这些水大部分来自当地的农田退水,占乌梁素海的入水量的百分之九十。
  画面显示,由于乌梁素海上游的巴彦淖尔地区正处在春耕末期,因当地土地盐碱度较高,大量的农田与瓜果地在耕种前需要引用黄河水进行大面积浇灌的同时,通过退水的黄河水带走大部分盐碱,减轻土地中的盐咸度。从而导致了上述大量的农田退水排入了乌梁素海。如是,该湖泊生态恶化的一个主要原因。
  这一主要原因,看起来并无可厚非。众所周知,农业污染主要来自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由于目前我国农业化肥使用率普通偏低,一些化肥的氮磷成分会随着雨水流入到河流湖泊中。但问题是,只有在刚施完化肥后,遇到突来的大雨冲洗才能带走土地中大量的化肥成分。
  但从画面中不难看出,目前,大部分排入乌梁素海的农田退水,是当地浇水压碱后的退水。浇水之前的农田并没有进行化肥的使用,同时,这些农田是在去年秋收之后,一直荒芜,根本不存在施肥后再浇水压碱的可能,顶多是上一年度地里存留的化肥残留成分。但经过一个冬天雪水的融化,估计大部分已经渗透到了土壤深层。
  可见,将这一时期的农田退水带走的应该盐碱成分居多,而不是氮磷成分居多的有机物。那么,如此草率的定论为农田退水中的化肥成分为乌梁素海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着实过于武断,且极奇缺乏农业常识。
  以笔者从小生活在南方农村的经历看来,曾经见过父辈们因稻田中施肥不久,突遇大雨冲带走了稻田里的化肥成分,常常抱怨天公不作美,只好待到天晴后再次花钱买化肥。同样的道理,属于西北少雨的巴彦淖尔地区,适种玉米(2427,-3.00,-0.12%)、葵花等干旱作物。很少有像南方水田那样就水施肥,基本上是田地被水浇透过后才施肥的居多,化肥顺着湿润的土壤渗到作物的根系。除部分种植前的底肥之外,但这些底肥也是浇水压碱之后,播种时使用。难道当地农民连基本的常识不懂,在浇水压碱的同时还在施肥么?那不,农民买化肥的钱不都打水漂了。
  显然,农田退水顶多只是乌梁素海生态恶化的一部分原因,如果说其是主因实则太过于迁强。实际上,农田退水只是巴彦淖尔环保官员们的搪塞而已。
  为联邦制药找借口
  早在今年三月底,本报记者实地采访时,当地环保部门的一位副局长,更是振振有词的说,这是一个长期性的问题,长期以来,农业化肥使用过多经农田退水致乌梁素海生态恶化。本报记者追问有没有相关调查报告支持他这一结论时,他却表示这一说法是来自农业部门的。
  对于辖区内COD(化学需氧量)污水排放的大户——联邦制药则是格外照顾。他解释说,联邦制药的污水是在排到了巴彦淖尔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其排入到污水厂的污水COD都在400mg/L以下,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才排放到干渠。
  以目前联邦制药原料药世界第一的生产能力计,日均产生的高浓度COD污水将达到25000吨的水平,按每吨30~35元(包含电费、人工、折旧、药剂等费用)的污水处理费用计,保守估计,其日均污水处理费用至少需要75万元,一年的污水处理成本则高达2.7亿元。而去年联邦制药净利润才1.6亿港币,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联邦制药做到达标排放的成本压力是巨大的。
  但在这位环保官员眼中,联邦制药的污水处理是在同行业中最好的,投入也是最大的。“四五期联邦的环保投入就达到了总投资的百分之四五。”
  可出乎这位环保官员意料的是,本报记者离开环保局到污水厂一探究竟时,却赶上了巴彦淖尔污水厂与干渠相通的排水口“门户洞开”,不知是处理后的污水还是未处理的污水正源源不断的排出,随之取回的水样化验结果显示,COD成分高达305mg/L,超过该污水厂处理后的排放标准60 mg/L 的5倍之多。
  而结合此次新闻调查来看,视频中一位当地环保监测人员在两处干渠所取水样的化验结果,COD值分别为53.9mg/L和61.3mg/L。要知道这是在当地农田退水时的COD值,而三月底没有农田退水时却高达305mg/L。可见,近期的农田退水反倒帮了当地环保官员的一个大忙——稀释了当地工业污水的COD值。
  事实上,硬把农田退水当作是乌梁素海的主因,是不地道的,也有失公允的。当地农民本来就是工业污水的受害者,现在又要背负着恶化乌梁素海的生态环境的“罪名”。这对纯补又可爱的河套农民来说,太冤呢!
  不过,当地环保部门极力将乌梁素海生态恶化的主因转移到农业污染上,其实是一个不错的借口。既可推脱转移掉自己环保监督不利的视线,同时又给其辖区内像联邦制药这样的排污大户做了掩护。虽然他们的如意算盘打得好,但他们的演技水平却太差,弄巧成拙。
  画面中,当地环监支队马副支队长领着调查人员,不在工业污水源头的临河经济开发区拍摄,反而趋车几十公里,到没有大型工业园区的五原县。在该县找了一处流动性不大的水渠,并称他们四处寻找没有发现企业排污。马支队长指着发黑的渠水解释说,渠水是农田灌溉渗透的水,因作物桔杆腐烂致水质发黑。
  从画面拍摄情况来看,拍摄时间应该在是四五月份的春耕末期,画面中这位官员也太不了解农业,春耕播种期间怎么会有大量的农业用水灌溉呢?此时用水最多的是浇水压碱,通过流速较大的黄河水冲带走地里的盐碱成分,如果这时的渗水较多的话,首先这一渠水也不会这么黑,其次渗水增加则会相应提高水的流速,但画面中发黑的水却几乎是静止不动。
  相反,每年七八月间当地农作物生产旺盛期才会有大量的农田灌溉,应该那时的渗透水是最多的。加之片中所说乌梁素海所在地区年水份蒸发量十分惊人,一条条宽约两三米的土质水渠竟能将去年渗透的灌溉水保留了近十个月,真是奇迹呀!
  再说,该水渠所在的五原县,离乌梁素海少则有几十公里的距离,如此流动不强的水渠,又是如何将这一渠含有大量氮磷成分的农业灌溉渗透水注入到乌梁素海?
  不难看出,当地环保官员为联邦制药这样的COD污水排放大户找的借口太迁强了,反而弄巧成拙。在此,笔者建议,与其挖空心思找借口,不如在环保监察中多下点功夫,多做点监管实事。毕竟乌梁素海的生态恶化,留给你们这些环保官员的时间不多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http://www.cnwnews.com/html/finance/cn_jjyf/bgt/20130617/522894.html

2013年6月21日星期五

内蒙古多处金元代墓葬被盗 “土夫子”自曝行规

2013年06月21日

  近年来,多地频频上演现实版“盗墓笔记”,内蒙古自治区也不例外。内蒙古达茂旗境内,分布着敖伦苏木古城(赵王城)遗址等众多金、元代墓葬群,对于蒙古史、元朝发展史等方面具有很高的考古学价值。而今,历史留下的这些珍贵遗物却被众多不法分子所觊觎。

        草场遭盗洞“蛀”空

  2013年5月2日,包头市公安边防支队达尔罕边防派出所根据群众举报,抓获4名犯罪嫌疑人,追回各类文物317件。

  被盗掘的古遗址位于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境内。当地文物管理部门介绍,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境内共有509处文物点,5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敖伦苏木古城遗址是重要的元朝时期城市遗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成为不法分子眼中的“肥肉”,纷纷前来“挖洞掏宝”。

  记者在地处草原深处的安达堡子古城遗址看到,在一处古墓葬群区域内,大小不一的盗坑一个挨着一个,散落地上的瓷器碎片、陶器碎块和石板随处可见。

  达尔罕边防派出所警官赛那说,这处古墓葬群面积近1000平方米,文物管理部门的航拍图显示,这一区域的盗坑近500处。“我们经常接到有关盗掘的举报电话,但是由于路途遥远,等我们赶到事发地点时大多会扑空”。

  当地牧民对盗掘活动深恶痛绝。一位牧民告诉记者,他家6000多亩草场上有上百个盗洞,深度1米多,最深的两三米。这些盗洞破坏了草场,而且有的牛羊进去了就出不来,最后死在里面。

  分工明确划定范围

  盗掘古遗址犯罪嫌疑人贾某今年32岁,他眼睛细小、脸盘方正,说话声音时高时低。贾某说,他是今年才“入行”的,这次盗掘古遗址是他第三次作案,“没想到刚动手就被抓了”。

  贾某说,盗掘活动一般是团伙作案,首先要找到“可靠的人”入伙。盗掘时,一般由年龄较大、经验较丰富的人带头,其他三四个人按照开车、瞭望放哨、探测和挖掘等分工“各司其职”。“如果盗掘的是古墓,能够判断土层是生土还是熟土的人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是熟土,就表明下面有东西”。

  贾某交代,选定盗掘区域后,一般会在白天“踩点”,浅层的用金属探测仪,深层的用洛阳铲。晚上开挖,天亮收工。贾某说,挖出来的东西必须立刻用塑料袋包起来防止氧化。

  一名长期与文物贩子打交道的知情人士透露,当地至少有三到五个盗掘团伙,每个团伙人数不等,且都有各自的“势力范围”,敖伦苏木古城遗址、安达堡子古城遗址、金界壕周边等文物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域早已被“瓜分殆尽”。

  行规森严不可逾越

  贾某说,“新手”挖到东西后,一般会找“圈内人”作为“中间人”倒手给“下家”,中间人会得到10%左右的提成。“等到你做得时间长了,‘下家’就会主动联系你,因为这个圈子不大,消息传播得很快”。

  交易一般在家中进行,敲定价格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贾某称,多年从事这个行当的“圈里人”,每年收入最少有十几万元,“要是挖到好的瓷器、铜器,一件就能赚十几万元”。

  贾某说,尽管“收入不菲”,但要加入这个“圈”,必须要有熟人“引荐”,并且通过合作盗掘,取得大家信任才能“混下去”。

  贾某交代,“圈里”还有很多行话。“老坑”代表古墓,“老掏子”则代表盗掘经验丰富的“高手”,贾某就是由“老掏子”乔某带上道的。

  据办案民警介绍,乔某是案件审讯中最难啃的骨头。审讯中,他对倒卖文物的“上游”持有者和来源只字不提,还声称“我们的‘行规’就是不能说是从谁那里买的,我怕丢人。要杀头就杀我一个人的头”。但他承认,他卖的时候都告诉买家“是从‘老坑’里掏出来的,否则卖不出去”。(记者史万森 通讯员白生云)

草原牧区狼群袭击牧民牲畜频发 草原狼因何被逼急

作者:张林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6-4 8:58:32


■本报记者 张林
 
5月中旬,新疆和静县牧民在阿次布苏牧场遭遇狼袭,6头牦牛被咬死咬伤。5月30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一牧民前后遭遇4次野狼袭击,狼群咬死咬伤牲畜67只。
 
有数据显示,自去年入冬至今,我国草原牧区狼群袭击牧民牲畜的现象频频发生。我国第二大草原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因狼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万元。内蒙古中东部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等地,因狼群攻击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接近870万元。
 
草原狼为何从草原生态平衡的调节者变为纯粹的“草原一害”?狼群出没是草原生态恢复的一种迹象,还是草原生态不断恶化的信号?对于上述问题,相关专家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莫衷一是。但不可否认的是,所谓人狼冲突,更像是狼被“逼急”了。
 
“狼患”背后
 
以天鹅湖著称的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自2010年以来,狼袭击牲畜的事件时有发生,狼群逐渐成为草原一患。
 
尽管当地政府从2004年起对草原牧区实施了生态综合治理,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草原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但目前形势依然堪忧。
 
狼多了,一度被认为是草原生态恢复的标志,但在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马鸣看来,情况恰恰相反。
 
今年4月,马鸣从巴音布鲁克草原回到了乌鲁木齐。此前,他们在当地做高山兀鹫等食腐动物的调查。作为草原食物链的顶端,狼为兀鹫等食腐动物提供着主要食物。据他们调查,草原食腐动物的情况并不乐观,由此可见“狼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
 
“没有任何调查表明,狼的数量增加了。”马鸣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人狼冲突之所以在牧区频繁出现,是因为北山羊、盘羊、野兔、野鸡等狼的食物来源已被切断,生物链出现危机,狼群不得不去攻击家畜。
 
“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巨大压力下,草原环境会好吗?”2012年,天鹅湖保护区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迁出部分牧民。然而,马鸣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情况依然悲观:当地草场退化仍在加剧。
 
“说草原生态好转,就像关于狼的一些说法一样,已经成为一个真实的谎言了。”马鸣说。
 
“围栏”之争
 
狼群为患草原的原因,长期以来被归咎于牧民过度放牧导致的生态失衡,另一个重要原因则在于以围栏为主的草原保护措施过于单一。
 
此前,已有专家指出,围栏这种过于单一的保护措施,对草原生态的负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不合理的围栏甚至是造成荒漠化的重要原因。
 
为此,有关学者曾多次向政府部门建议取消围栏,但收效甚微。
 
马鸣介绍说,现在很多围栏都是廉价的铁丝网,不仅切断了野生动物的迁徙通道,鹅喉羚、野驴等野生动物还经常被挂死在围栏上。“动物要迁徙繁殖、寻找水源,现在草原上全都用一块块网格隔开,长久下去,野生动物必死无疑。”
 
对于草原围栏的作用,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王堃则认为,不应以偏概全、一概否定。他承认草原围栏改变了狼的活动和取食范围,但他同时强调,草原围栏是中国国情下的产物,在一定时间内对于草场休养生息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围栏建设的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围多长时间、多大面积、怎么围,都缺乏研究。”王堃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关键要做好科学围栏,制定出围栏的详细措施。
 
牧区“农区化”
 
“没有石头的地方不能盖房子,没有狼的地方不能放羊。”在蒙古人的谚语中,狼一直是草原的主人,也是游牧民族的伙伴。
 
草原生态学家刘书润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过去狼偶尔吃羊,牧民还是欢迎的,因为狼起到了平衡草原生态的作用,也有利于牲畜的健康。但现在,人狼冲突现象频发肯定是不正常的。
 
他认为,牧民设围栏、建舍养畜,实际上是在让牧区向农区靠拢,让草原生态系统人工化、农村化了,狼也由过去的生态平衡的调节者变为现在纯粹的草原一害。
 
“狼的角色不仅尴尬,也很可怜。它们的好处现在看不到了,很可能无法摆脱最终消失的命运。”刘书润感慨地说。
 
目前,我国草原牧区的农村化以及牧民的农民化趋势非常明显。快速工业化对草原生态产生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采矿、修路、造林、人工草地、建舍养畜等人类活动,也给草原生态带来了巨大破坏。
 
上世纪30年代,国外有学者就曾指出,任何单独的草场都是没有价值的。国内的一些学者也一直在呼吁,牧区学农村包产到户,把草场用围栏分割成一块块网格的做法并不科学。
 
“把草原分割开,不仅降低了草场的价值,最终还将导致草原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以及游牧文化的消失。”刘书润认为,草场最终还应采取集体放牧的方式,但这需要主流科学家发出声音。
 
《中国科学报》 (2013-06-04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