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印象中,邻居蒙古国实在是不值一提:二百多万人口,几乎听不到任何可以像一部“韩剧”就叫我们十三亿人昏头昏脑那样的事情,更不用说像日本那样天天跟我们较劲比胳膊和肌肉,也没有像印度那样太在乎在军事的航母和导弹的远程上超过我们,自然也没有听说它像越南或偷偷摸摸或明目张胆地在海上抢走我们几个宝岛那样的喋喋怪事。它与我们的边界线长达4000多公里,却一直安分守己地做着自己的事、吃着自己的饭,平静得好像我们没有这样一个邻居似的。
二百多万人,没有航母,更没有原子弹、远程巡航导弹,与拥有庞大的军队、原子弹、巡航导弹和高铁及十三亿人的中国相比,蒙古国太弱,弱得常常被我们忽略……
在计划访问俄罗斯前,我对作协外联部的刘宪平主任建议,能否安排一次到蒙古国的可能?宪平办事干脆利索,竟然办成了,太不容易!外事上的事情难的时候,越一寸都如跨越泰山巅峰。
蒙古国能独立成国并且有今天,这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痛,但痛之后我们就不宜一直想着那些不愉快的以往了。
我们一行六人除了刘宪平曾经途径过这个邻国之外,都是第一次来。自然我很关心这个人口只有北京东城区那么多、安心得从不跟我们叫一声劲的邻居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他们生活得如何?作家同行们又过得咋样?一切的一切,我都很好奇。
我总以为,落后有落后的好看一面,中国发展的太快,快到今天根本挡不住一天比一天多的雾霾,我们想逃出首都其实比躲过雾霾还要难——你不可能丢下工作和事业以及你的家庭,于是只能与雾霾为伍,以缩短寿命为代价。
富有一些之后的人,内心深处有一种自大和高傲,总以为自己比别人强什么,总以为那些不跟你出声的人好欺。
我们就是带着这种好奇心,掠过冰天雪地的内蒙古,来到蒙古国国境——飞机上看到的几乎都是一样的景象:白白的雪地与赤露的戈壁,不见任何建筑,也没有像中国大地有那么多城市与村庄。两个多小时后,我从飞机窗口看到一片格子形的建筑——在一片弯曲的大山沟谷内,旁边有河流与森林。我想这可能是蒙古的首都,又觉得似乎小了一点……犹豫之间,飞机已经落地。
我们到了乌兰巴托。
蒙古国的作家朋友来接我们。看一个国家穷与富,看路景就行。年初时我曾到希腊,一出雅典机场往酒店走,公路两边的广告牌上竟然没有一个有内容的,我立即意识到希腊的贫困,后来我把看到的这一景写入《我想托起您的眼泪》的诗中,居然让希腊同行感动得热泪盈眶。
蒙古的公路,窄而坎坎多,首都的主要马路也不宽……但我绝对不敢以看希腊那样来对邻国蒙古下判断——完全的反差:大街上的蒙古人那么有朝气、那么有教养(乘坐公交车排队整整齐齐,完全与中国城市里那种你争我抢的乱哄哄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那么充满自信和活力,而且小伙子个个帅气十足,年轻的姑娘们竟然那么美丽!呵,为什么会是这样?不是他们很穷嘛?不是他们很“蒙古”嘛(坐着马车、赶着牛羊……)?
一路上,我注意到:只有一处临街上的一张椅子上坐着四位长者,他们像排列的雕像,整整齐齐地一字形地坐在那里,脸上虽没有表情,但眼神里是幸福和安宁的。
我真的大吃一惊:原来蒙古国的人民完全不是我们想像中的那样,他们其实并不比我们差什么,相反却比我们多了不少修养、不少时尚、不少精神的充实与自信,更比我们多了几份对待生活的平静态度和独立、坚韧的民族力量。我特别地注意到,在首都乌兰巴托的大街上,年轻人特别多,而且从他们的表情看,很少有那种颓废的、消极的、不满的和欠营养的,相反都是些充满朝气的、活跃的、快乐的、积极的和颇有修养的平静的表情,这与我们中国城市大街上所看到的众相比较,真的让我感觉健康和精神得多!这令我十分吃惊,因为看一个民族是否强大、是否有知识和修养,从他们的表情和衣着及其走路的姿势就足矣了。蒙古大街上这一幕幕清晰而明了的活力与修养水准告诉我:这个国家的年轻人是有修养的,心灵是非常积极向上的,从他们平静和坚定的步履中可以看到他们对时下和未来充满了信心与自豪,他们有说有笑的表情更说明了内心的真实的幸福感……所有这些让我联想起自己国家的首都大街上看到的那种拥堵、那种互不相让、那种一张张毫无表情的脸,即使有点儿表情的脸上也充满着冷漠、焦虑甚至仇视的情形,相比之下,我感到内心的紧张和担忧。这不是简单的问题,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一个时代里暴露出的问题,就像人的身体一样,当你有病甚至病入膏荒的时候,脸上和肤色可以清晰的显现这一切。中国社会的当下,从大街上我们看到的种种表情是很好的说明。我们当警惕!尤其是那种冷淡、焦虑甚至是仇视的表情,它的背后可能是一个个即将发生的悲剧与燃烧的火焰。一个没有修养的国民和一个没有发自内心微笑与步履轻松的民族,其实是非常压抑和危险的。
乌兰巴托大街上深切美好和健康表情的一幕幕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国驻蒙古国大使王小龙先生听了我的这一印象后,眼睛亮堂地惊诧道:你竟然发现了这个?到底是作家!
其实在我看来这是个非常明显的现象与差异。中国与蒙古国是近邻,强弱的差异性似乎也很明显,人口的差异就更不用说了。我们常常感觉别人不如我们,与我们差得十万八千里,哪知仅大街上我所看到的人家的修养和健康的表情,就足够我们学习三十年了!我没有看到在乌兰巴托大街上的公交车站上有人在抢队、插队——他们都自觉地整整齐齐地排在那里等候着车子。再看一眼北京大街上的公交车站上的那一幕幕争抢上车的情形……简直就如噩梦!
蒙古国只有二百多万人口,其中一半在首都——这很独特,有一半人据说还在草原上过着完全游牧民的生活,他们依然住帐篷、喝奶茶、放牛羊。首都附近的山坡上,成片成处的帐篷,是那些向往城市生活又不愿失去蒙古传统的人居住着。首都的房子已经有不少崭新的楼房与大厦,虽然不能跟我们的北京上海比,但如果将它收缩在一个北京东城区,那也算是“高耸林立”了。
住的酒店是“成吉思罕大酒店”,这位在中国也是人人皆知的伟大人物,是蒙古人的祖先与骄傲,乌兰巴托市区内到处都是他的雕像和以他命名的建筑物。酒店设施很好,尤其是里边温暖如春。乌兰巴托唯一有两点不理想:一是冬天取暖烧煤,污染不亚于北京的雾霾,出门很呛人。二是公共设施如道路等很不美丽干净,这与私有化有关,政府能力受到严重削弱,这与公共财富不充裕有直接关系。
第二天上午就有一个我在蒙古国立大学的讲演。有些想不到,能座二百多人的讲堂里满满的挤着一屋子年轻人,甚至连走道上都站满了学生。
我担心用中文讲有多少人听得懂?同学们大声告诉我:听得懂!原来他们学的是中文专业,而且还有三四十个到蒙古国来志愿教中文的中国志愿者。哈,我不用怕没有听懂汉语的了!
第一次在国外著名大学讲演,自然不能用稿子,不过我很满意自己在一个多小时里的讲演。讲得如何,现场的情绪和听众的表情是可以看得出的。之后是近一个小时的提问与对话。蒙古学生们比较关心中国的发展和年轻作家们的创作方向。中国留学生提的问题就像是在国内参加一场文学对话,气氛非常好。
结束讲演,我们就到了首都广场去参观博物馆,长了不少见识,对蒙古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总体感觉这个民族了不起,尤其是先人成吉思罕。在以马为战器的时代,蒙古人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以及他们的马上兵法,高超神奇,所向披靡,令世人无不敬佩。先人留下的历史版图和勇敢精神永远流淌在这个民族的每一个人的血脉里,你无法改变这一点。
但苏联人把蒙古国的民族文化来了个彻底的改变——他们把旧蒙文字母全部变成了俄罗斯字母,尽管读音仍是蒙语,但拼写的字母与今天我们在内蒙古看到的蒙文完全不同。虽然蒙古国现在有人力图在恢复旧蒙文,可难度之大很难实现,因为已经有几代人习惯用现在的俄罗斯字母拼写出的新蒙文了。可见,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占领,其实不用枪炮,改变他们的文字就足够了。但在东方世界有些特别,你看看像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等,用我们祖先创造的文字的国家还少吗?但他们几乎都不太愿意当我们的亲朋好友。东方文化里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反思的阴暗心理,其实很值得研究。
蒙古也有作家协会,主席还是位非常年轻漂亮的女士,叫孟克其其格。她来过中国,我们代表团的徐坤说孟克其其格是长着一双媚眼的美女,我看也是。蒙古作家多数是诗人,他们的生存情况与其他国家差不多,几乎没有人能靠稿费养活得了自己的,更不用说出书挣钱了。一本本精美的诗集,都是由他们自己掏钱出版的。一位为我们开车的男作家很幽默地说:他的女朋友一个个跑了,因为她们都找有钱的人去了,为的是能够给自己出书。很有意思:没钱出不了书,诗人不也白当了吗?难怪我在讲演时讲到中国作家现在有不少进入“富豪”阶层、一年能赚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稿费时,全场一片惊叹的“嘘”声。
我在许多场合讲过,中国的作家真的很幸福,大家都遇上了改革开放和国家发展带来的太多的好处了!然而有人并不以为然,还天天在骂政府和党,不知他们的良心何在?自然政府的工作中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但这是另一个方面的问题。公平客观地看待我们的世界和社会是一个具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心理底线,失去了这一点还叫什么知识分子?
蒙古国的访问是短暂的,然而留下的印象给了我诸多思考,其中最重要的还是一句话:强者往往无视弱者的进步和长处,这样的强者早晚是会败在自己身边的弱者手里。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较量,历史已经无数次地告诉了我们这一点。今天自认为已经强大起来的中国,切勿小看邻国蒙古国,其实他们许多方面已经远远地比我强大,比如修养,比如心理,比如身体。作为人而言,难道这几点还不足以表现他的强大吗?固而尊重弱者其实就是在尊重自己,更何况人家的骨子里并不比你弱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