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6日星期日

中国拥有草原面积是60亿亩,还是43亿亩?官方数据相互矛盾

中国西部积极探索发展草原生态畜牧业
 2009年11月10日 08:50:01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西宁11月10日电(记者张进林 何伟)“50年后,我们将给子孙留下什么样的草原?”中国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最近在青海西宁召开的全国草原工作会议上如此发问。
    中国拥有草原面积60亿亩,占国土总面积的41.7%,是世界第二草原大国。但中国90%的可利用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草原超载过牧严重,草原水土流失面积接近2亿亩,草原生态“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趋势还未得到有效遏制。
    目前,青海、贵州等中国西部省份正在积极探索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新模式,将对草原生态难题进行破解。
    据青海省副省长邓本太介绍,2008年初,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青海省明确提出了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构想,畜牧主管部门随后在玉树、果洛、黄南、海南、海北、海西等6个少数民族自治州选择7个牧业村,进行生态畜牧业发展建设试点。
    这种探索的核心是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提倡建设养畜、科学养畜,走组织化、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路子,从而解决长期以来的人、草、畜三者之间的矛盾,遏制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可持续发展。
    试点一年多来,各试点村探索出3种具有推广价值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新模式:一是以合作社为平台,实行牲畜、草场股份制经营的发展模式;二是以草场流转、大户规模经营、分流牧业人口、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为特点的发展模式;三是以联户经营、分群协作、优化产业结构、保护草原生态为特点的发展模式。
-------------------------------------------------------------------------------------------
我国完成第二次土地调查新增2亿亩耕地
作者:马晓岚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3-12-30 14:36:45



    2013年12月30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在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世元和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张为民等介绍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王世元介绍说,全国土地调查是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自1996年完成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十年间,土地利用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的土地调查数据成果难以满足需要。2006年12月,国务院部署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并成立了12个部委局组成的领导小组。2007年7月,国务院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全面部署这项工作。历时三年,全面完成了调查任务。

一、二次调查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二次调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采用统一的土地利用分类国家标准,首次采用政府统一组织、地方实地调查、国家掌控质量的组织模式,首次采用覆盖全国遥感影像的调查底图,实现了图、数、实地一致,做到了全面、真实、准确。
这次调查全面查清了全国土地利用现状,掌握了各类土地资源底数。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全国耕地13538.5万公顷,园地1481.2万公顷、林地25395.0万公顷、草地28731.4万公顷(=43亿亩),其他主要地类数据请详见《公报》。同时,建成了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库;建立了土地变更调查新机制,实现了常态化土地利用变化监测;构建了国土资源管理“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

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必须毫不动摇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全国耕地调查数据虽有所增加,但实有耕地还是那么多,必须继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二次调查耕地数据比基于一次调查数据逐年变更到2009年的耕地数据多出1358.7万公顷(即我们常说的2亿亩),主要是由于调查标准、技术方法的改进和农村税费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使调查数据更加全面、客观、准确。
    我国的粮棉油及其他农产品就是这些实有耕地生产的。同时,二次调查的相关数据反映,全国有564.9万公顷耕地位于东北、西北地区的林区、草原以及河流湖泊最高洪水位控制线范围内,还有431.4万公顷耕地位于25度以上陡坡,这996.3万公顷(将近1.5亿亩)耕地中,有相当部分需要根据国家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和耕地休养生息等安排逐步调整;有相当数量耕地受到中、重度污染,大多不宜耕种;还有一定数量的耕地因开矿塌陷造成地表土层破坏、因地下水超采,已影响正常耕种。这样算下来,适宜稳定利用的耕地也就是1.2亿多公顷。
    综上所述,我国人均耕地少、耕地质量总体不高、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综合考虑现有耕地数量、质量和人口增长、发展用地需求等因素,耕地保护形势仍十分严峻。因此,必须始终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毫不动摇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确保我国实有耕地数量基本稳定。
     第二,建设用地增加虽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但土地利用比较粗放,必须继续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二次调查数据显示,与一次调查相比,建设用地从2918.0万公顷增加到3500.0万公顷,增加了581.9万公顷。国家实施建设用地增量计划投放与鼓励存量盘活并重的调控措施,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
     同时,二次调查数据也反映出,建设用地增速较快,许多地方存在建设用地格局失衡、利用粗放、效率不高等问题,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仍很突出。因此,必须坚定不移继续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控制投放增量土地,加大盘活存量土地,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和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第三,生态用地数据变化明显,生态承载问题日益突出,必须加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二次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因草原退化、耕地开垦、建设占用等因素导致草地减少1066.7万公顷;具有生态涵养功能的滩涂、沼泽减少10.7%,冰川与积雪减少7.5%;局部地区盐碱地、沙地增加较多,生态承载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建设美丽中国,必须进一步强化生态优先理念,完善生态修复制度,持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
     二次调查成果对于准确判断国情国力,客观分析土地资源承载能力、发展潜力和土地管理形势,科学制定国家相关规划和宏观经济决策,支撑资源管理和社会共享服务等,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二次调查成果公布后,在相关支农惠农政策上,不因地类的变化而改变。
     王世元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们首次采取覆盖全国的遥感影像调查底图,做到图、数、实地相一致,确保土地调查数据的真实性。”
     王世元介绍说,我们在三年的调查当中严格把住的环节,采取“三下两上”的政府组织模式,全面查清了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了各类土地资源家底。
     第一个首次采用统一的土地利用分类制国家标准。从2007年8月,开始我们就协调国家标准委颁布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国家标准,为调查过程当中的土地分类提供了重要依据。出台了《土地调查条例》。
     第二个首次是采用政府统一组织、地方实地调查、国家掌控质量的组织模式,采取了“三下两上”的政府组织模式,国家统一购置遥感影像,制作下发调查底图,所有的遥感影像图都是我们制作的,地方依据下发图开展调查,成果上报全国土地调查办,上报以后核实,发现有些问题的还要下去交地方再核实。然后。上来再核实,如还有疑问,就派我们的工作人员和技术支撑人员一起下去,在图上大家一起调查。
     第三个首次,是我们首次采取覆盖全国的遥感影像调查底图,做到图、数、实地相一致。这次调查是大规模应用了航空卫星遥感数据,通过飞机和卫星,对我国所有土地进行全覆盖照相,然后根据我们应该需要的调查需求标准,采取分辨率不同的大比例尺的或者更详细一些比例尺的进行调绘,查清现状。我们购置的遥感影像图是这样的,一是航空遥感数据购置了140多万平方公里,分辨率能够反映0.2亩地面情况;二是美国快鸟的卫星购置了140多万平方公里,能反映0.6亩的地类变化情况;三是法国Spot数据采用了500多万平方公里,这个用得比较多;四是国产卫星,国产资源二号、北京一号,这个分辨率反映4亩的情况,我们有180万平方公里。
     这样四组遥感数据对国土全覆盖,满足了我们遥感影像的需要,所以回过头来说,我们三个首次,一是有标准、有规则,二是有政府的统一组织,三是有卫星遥感影像的支撑,保障了调查成果的真实可靠。在整个汇报和数据审议的过程中,各级都看过了,都认为我们这个数据是靠得住的。另外我们调查每一个村,把这个地方用三维技术放出来以后,土地利用状况数据马上就调出来了,所以这一点我们还是比较欣慰的,在数字的真实上还是信得过的。
     最后我们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对二次调查成果数据进行了事后的质量评估,各项精度、指标均符合质量控制标准。
     最后,王世元介绍说,我们必须坚守18亿亩的耕地红线和粮食底线,保持实有耕地数量基本稳定。还有的耕地因中重度污染已不太适宜耕种,明年也要加大投资力度,用科学的手段进行修复,重点区域是那些工业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等的重点区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