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的当口,对蒙古进行为期两天的“点对点”访问,的确有些出乎预料。
内陆国家蒙古虽幅员辽阔,但基础设施薄弱、发展相对滞后、也非军事强国(仅一万人的军队),何以让中国国家主席11年来再次踏足乌拉巴托?
蒙古英文报纸《UB邮报》(UB Post)高级编辑哈什-额尔德尼(Khash-Erdene)对BBC中文网说,习近平访蒙古主要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
“这次访问对蒙古的经济和贸易至关重要,双方会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和矿产方面签署协议。”
额尔德尼认为,这次访问的重头戏仍是经济。他说,中国连续多年是蒙古国最大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尽管中国需要蒙古的煤等资源,但相对来说,“蒙古更需要中国”。
当然,经济并非全部。到访当天,中蒙签署联合宣言,宣布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远亲近邻
额尔德尼说,蒙古像三明治一般地被夹在俄罗斯和中国这两个大国之间,蒙古不希望过度依赖这两个大国,因此推行“第三邻国”政策,这让蒙古与美国、日本、加拿大、欧盟等提升战略关系。
去年三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前往蒙古,虽表示此行重点是经济,即看中蒙古国的煤、矿等资源,但《朝日新闻》当时报道说,“蒙古是战略邻国,访问蒙古旨在遏制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的增长。”
报道援引一名日本高官的话说,日本与蒙古关系的巩固会给中国“提个醒”。中国外交部的官员随后说:“此行说明日本试图推行抗衡中国的外交政策。”
其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时殷弘说,安倍的蒙古行凸现中国外交的薄弱环节。
上月, 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回访日本,双方就自由贸易达成原则性协议。蒙古还表示愿意为日本就绑架人质事件与朝鲜斡旋。
如果说日本与中国是蒙古的稀客,美国则是蒙古的常客。今年4月,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前往乌兰巴托,增进两国军事关系。
蒙古国虽只有一万人军队,但也积极参加了北约领导的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军事部署。虽然美军有意在蒙古建立军事基地,但蒙古考虑到俄罗斯和中国的反应,而有所顾忌。
美国亚太安全研究中心副教授杰弗里·里夫斯(Jeffrey Reeves)在《外交家》杂志撰文说,蒙古与美国的关系存在“先天不足”,主要就是乌拉巴托把与北京的关系放在首位。
里夫斯认为,蒙古并没有在“第三邻国”政策上下功夫,而是专注国内政策,化解中国的影响力。比如,推出《外国投资战略领域协调法》,对外国国有投资者设置了严格限制等措施。
中国影响
蒙古《UB邮报》高级编辑额尔德尼对BBC中文网说,蒙古对中国的印象毁誉参半,大约60%的人对中国保持戒心,他们认为中国企业攫取蒙古资源,中国人也抢去了他们的工作机会,大约40%的人对中国持中立或正面的看法。
与世界其它地方一样,额尔德尼说,蒙古人日常使用的商品有80%的来自中国,中国因素已渗透至百姓生活当中。
额尔德尼认为,蒙古最需要的就是中国帮助提升蒙古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对习近平来说,除了获取蒙古的煤矿资源外,也期待蒙古在上海合作组织、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发挥作用。
(BBC)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