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对《对话:中国恐怖主义风险正在上升》一文的回应。
学者的言论确实指出了当前中国反恐局势的问题:中国东西部地区发展差异抑制了反恐能力的决策与布局,反之又会进一步加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鸿沟。除了他所指出的东西部“双重中国”问题,我想还有一层值得重视,那就是西部地区内部的差异,这也是引发社会暴乱不容忽视的因素。10.28天安门袭击事件被定性为恐怖袭击,无疑又一次将中国新疆的民族问题与反恐问题升级。在贵网站《对话:中国恐怖主义风险正在上升》一文中,菲利普·波特(Philip Potter)教授认为,“中国在新疆的强硬安全姿态,与该国东部地区的相对开放的社会形成鲜明对比,这为袭击像北京这样的城市制造了一种诱惑。”
对这个问题有此想法的直观认识大概要从我的同学讲起,一个乌鲁木齐土生土长的维族姑娘。三年前刚认识她不久,亲身经历过7.5事件的她绘声绘色地向我和其他汉族同学描述了那一天的恐怖情形。值得注意的是,出身优渥的她,代表了乌鲁木齐市权贵阶层的下一代,在接受教育方面从小都基本与汉族孩子无异。她在高考中参与了激烈竞争的“民考汉”,即以汉语为第一语言,英语为外语,分数线极高的一类高考。大大有别于那些高考中“民考民”的少数民族学生,他们使用维语作为第一语言,汉语作为外语。她曾经不止一次地表示,她和从小到大最好的朋友(同样是乌鲁木齐有钱人家的孩子)几乎都是汉族人。同时,她与许多接受汉语教育“民考汉”的考生一样,都非常看不上“民考民”的学生,因为在他们眼中“民考民”象征着一种投机取巧的做法,几乎是家里条件不好的孩子去读然后出来混文凭的。反之,“民考民”的学生也不那么喜欢“民考汉”的人,因为接受汉语教育的学生维语用的还不如汉语好(比如我的这位同学只会听说但不会写维语),他们认为这是失去了作为维族人的部分条件。在她的描述中,“民考民”与“民考汉”有时几乎势不两立。而这在未来的发展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研究表明,接受过高等汉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年轻人,回到家乡后进入政府部门任职的几率远远大于“民考民”的人,更有机会接近权力阶层。这样看来,民族内部权贵阶层的下一代由于教育、经济等因素的优先性仍然能固化其地位。这种差异比东部地区内部的贫富差异要大的多。
说这么多,只想表达一点,那就是在我所了解到的新疆的青年一代,内部存在着一道很可能会越来越大的裂痕,那就是家庭经济阶层的不平等、接受汉语教育水平的差异所导的少数民族内部的阶层分化。在我的同学描述的7·5事件中,有一部分发动暴乱的维族年轻人,除了对汉族人的攻击,同样有针对“与汉族关系特别好的维族人”的。从这一点来说,民族内部的贫富差距、社会阶层鸿沟,一方面可能引发“仇富”的泄愤情绪,正如中国东部很多地方集体事件中群众泄愤一样;另一方面,由于与汉族的联系,这种民族区域内部的不稳定也有可能进一步影响维汉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地区之间以及地区内部的发展分化,都对解决好新疆的民族问题构成挑战。
于灵歌,北京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