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ippe Lopez/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周三早间,香港警方在中环带离支持民主的示威者。他们的静坐挑战了北京的势力。
香港——周二举行的一场支持民主的游行中,主要由年轻人组成的汹涌人潮显示出,在这个实行自治的中国城市,民众有决心维护和扩展英国统治时期继承来的自由。但游行也暴露出了未来可能出现的更多挑战。
抗议者没有诉诸暴力,暴力会给本地政府提供借口,更坚定地作出回应,可能还会损害更广泛的公众支持。但在游行结束后举行的一场通宵静坐中,警方在不到四个小时的时间里驱逐和逮捕了511名抗议者。这么快的速度表明,他们可能已经为应对更大规模的静坐,做好了准备。一些民主倡导人士正构想在今年举行大规模的静坐。
然而,尽管抗议者以行动证明,政府称他们的活动会造成混乱的警告是错误的,但是他们文明的举止也可能让人认为他们是可控的,因而会局限他们能带来的压力。
示威者的年轻也可能使他们更难与本地政府及其在北京的后盾达成妥协。涉及的主要问题是,在2017年的下一届选举中,谁能竞选这个地区的行政长官。这个问题是周二游行的焦点,也是上月举行的一场非官方公投的主题。近80万香港民众参加了那场被北京认为非法的公投。
学生们和20多岁年轻人普遍支持一项呼吁由公众提名行政长官候选人的计划——这被称为公民提名。这个想法遭到了北京的中央政府及其盟友的拒绝。
年岁更长的香港人则倾向于支持一种折中方案。该方案会保留香港的小宪法《基本法》授权的提名委员会,但会让该委员会变得比北京希望的更多元化,接受更广泛的候选人。
周三下午,曾在英国1997年将香港归还中国前后的港府中担任二号人物(政务司长——编注)的陈方安生(Anson Chan)发表了讲话。讲话结束后,在被问及香港政治里的中间派是否正在削弱时,她很直白地回答道,“我不得不说,我同意这个说法。”
作为这里最有影响力的民主倡导人士之一,陈方安生提到,在断定民主派阵营中,对公民提名的支持很普遍后,香港立法会关键的亲民主议员汤家骅(Ronny Tong)放弃了自己重组提名委员会的计划。
陈方安生称,自己依然支持成立一个有宽泛规则的提名委员会。这些规则将允许所有立场的候选人,而不仅仅是得到北京首肯的那些人出现在选票上。她主张,这种程序上的折中依然有可能实现全面民主的目标。
亲北京的本地强硬派,对香港政治中间派的削弱感到高兴。他们对香港政府过去愿意与民主倡导人士达成妥协的态度提出了指责。
“香港民众中出现了明显的分化。这里没有中间立场可选。你要么就支持我,要么就反对我。”刘迺强(Lau Nai-keung)说。他是影响力极大的香港基本法委员会的六名香港成员之一,该委员会由中央政府领导。
刘迺强说,中国领导人绝不会接受公民提名。他说,“根本不可能。你没法逼迫北京接受这种做法。”
谈到此次游行的声势是否已经大到足以改变香港或北京的政治考量,香港过渡期研究计划(Hong Kong Transition Project)主任戴高礼(Michael DeGolyer)的表达颇为谨慎。这个由学术界开展的项目研究的主题是香港从英国殖民地变为中国领土的政治演变。
戴高礼说,“这是一场大游行,不过,不是每个人都会被这场声势浩大、人潮汹涌的游行镇住。”
组织者估计有51万人参加了游行,而警方统计,在8小时游行中任一时刻的最高参与人数为9.86万人。警方没有尝试估算参与者的总人数。
周三,随着警方驱赶并拘捕静坐抗议者,产生了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今后的抗议是否还会如此平和。
可以肯定的是,警方在周三早晨显示出了要拘捕大量民众,而不是仅仅把他们推到封锁路段之外的新意愿。周三因被指阻挠警方和非法集结而被拘捕的511人中,有364人受到警告后被释放。不过,有18人提交保释金才得以释放,到日暮时分,警方依然扣押着129人。
亲北京的阵营乐见此次镇压行动。基本法委员会委员刘迺强说,“我认为,这是明智之举,因为传达清晰的信号能更有效地引导公众的预期。我想此举能防止日后出现麻烦。”
此次抗议的背景是内地的政治环境日渐压抑,随着习近平迅速巩固权力,被扣押的内地维权人士和其他人士出现增加。一些香港示威者,尤其是人数有限的年长示威者表示,他们力图在此刻发出更强大的政治声音,而如果说此时的政治环境和以往有何不同,那就是或许正变得日渐黑暗。
今年45岁的金属工人加里·方(Gary Fong)在参加周二的游行时表示,“我只想通过游行尽心而已,哪怕它不会有多大用处。谁知道呢?这也许是我们最后一年获准参加游行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