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31日星期六

能源网考察内蒙古二连盆地油田区块

能源网    2013-08-31       来源:nengyuan.com    
2013年8月31日能源、上海明翟公司、大庆大华集团高管层成员及技术专家赴内蒙古二连盆地,考察油田区块。考察中,就区块石油储量、地质状况、开采方式、地面工艺、生产管理及储运销售等内容,与现场生产管理及技术人员开展交流,并深入生产现场进行实地考察。
  二连盆地简介
  二连盆地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中北部,东起大兴安岭,西到乌拉特中后联合旗一带,南界为阴山山脉北麓,北至中蒙边界,东西长约1000km,南北宽20一220km,是我国陆上大型沉积盆地之一。
  二连盆地是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海西褶皱带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中生代陆相陷沉积盆地,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国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缝合线上。北为前苏联和蒙古境内的贝加尔、加里东和海西褶皱系,南面为东西向的中朝古陆东面为中生代北东向构造系,西面为南北向构造系。
  盆地具体的边界是:北界音宝力格隆起原为海西期二连一东乌珠穆沁旗复背斜,走向北东东向,广泛发北东向断裂和巨大的海西、印支期花岗岩带,新生代又受到北西向断裂的改造,沿断裂有玄武岩喷发,是盆地北部的主要母岩区;盆地南界温都尔庙隆起是加东褶皱带基底上发展起来的正向构造,属阴山纬向构造体系,由温都尔庙一多复背斜演化而来,形成于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新生代仍在活动。区内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分布有大量的中一酸性火山岩类,为盆地南部的主要母源区;大兴安岭隆起形成于侏罗纪,属燕山中期北东向大型褶皱体系。晚侏罗世的山喷发作用造成巨厚的大兴安岭火山岩系,沿断裂堆积了一系列火山碎屑岩体,是白奎纪盆地东部的主要母源区;盆地西界索伦山隆起与银根盆地、河套盆地隔。
  从区域上看,二连盆地与其北部的蒙古戈壁盆地、中国的海拉尔盆地、东部的开鲁盆地、赤峰盆地、西部的银根盆地、河套盆地等遥相呼应,在平面上成了向北东方向收敛的、蔚为壮观的中生代沉积盆地群。
  构造特征
  1)、两套截然不同的构造层 沉积建造、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等特征研究表明,二连盆地基底是由“地槽”构造层组成,沉积盖层是由陆盆构造层组成。“地槽”基底构造层包括了古生界及更老地层。主要由复理石建造、火山岩建造、硬砂岩建造、碳酸盐岩建造组成,构造变动频繁,以紧闭型的线状褶皱为主。二连盆地基底构造由三个复背斜夹两个复向斜组成,从北而南依次为二连一东乌旗背斜、贺根山一索伦山复向斜、锡林浩特复背斜、赛汗塔拉复向斜、温都尔庙一多伦山复背斜。岩浆活动强烈,有海底火山喷发,有多期超基性岩类和花岗岩侵入,属于优地槽;地层为浅变质或中变质,厚度达3500m。陆盆构造层包括中生界和新生界。主要由含煤建造、含油建造、砂砾岩建造及火山岩建造组成。岩浆活动较强,主要有陆相中酸岩、中基性岩喷发,同时在早白里世之前有花岗岩侵入。构造活动较频繁,据地面露头及钻井、地震资料分析,其间存在着七个不整合:即中生界与下伏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亦即地震Tg反射层。在地层剖面上,上下反射层呈角度相交。上侏罗统与下侏罗统之间不整合;侏罗系与白奎系之间的不整合,即地震T:,反射层。在地震剖面上呈杂乱反射,上下反射层角度相交;腾格尔组与阿尔善组之间的平行不整合,即地震T,反射层,在凹陷中心部分,地震剖面上为连续反射,上下层位平行,在凹陷边缘部分地震剖面上可见上覆层超覆在不同地层之上或上、下反射层呈角度相交,形成“超覆不整合”;腾格尔组与赛汉塔拉组之间的角度不整合,即地震T。反射层。在地震剖面上,上覆反射层呈似水平状与下伏反射层呈明显的角度相交;白坚系与新生代之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构造型式主要为拱状褶皱,除中、下侏罗统局部地区有轻微变质作用外,其余均未变质。
  2)、构造发育史相似的小湖盆群 二连盆地是一个海西期地槽褶皱基底上发育起来的断陷盆地,也就是说它是在柔性褶皱基底上发育起来的断陷盆地,与刚性的地台基底上发育起来的大型断成都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陷盆地不同,它是由许多分散的小盆地组成。二连盆地实际上是一个断陷盆地群。它是由以下白坚统巴彦花群生油、含油层系为主体沉积的一群中小规模的断陷型湖盆组合而成的。这类侏罗纪一早白坚世断陷盆地在中国东北部、蒙古和俄罗斯外贝加尔地区总数近200个,大多为半地堑,呈北 东向和北北东或北东东向短线状展布。湖盆大小悬殊,大者可达5000km2,小者仅250km2,一般在1000km2左右。每一个湖盆都有各自独立的沉积体系,有其沉积中心,也有边缘相带,彼此长期分割,又曾短期连通。因此,每一个湖盆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烃类生成、运移、聚集的基本单元和含油气系统。
  3)、拉张型的构造相 二连盆地与中国东部其它断陷盆地一样,其构造形式和类型具有典型的拉张型的构造相,二连盆地的凹陷主要为单断式箕状断陷和双断式断陷。前者如阿南、额仁淖尔凹陷等,后者如脑木更凹陷等。一般靠近隆起的凹陷呈单断式向隆起上超覆,内部的凹陷则呈双断式。断层控制了构造和沉积的形成和发育。盆缘断裂通常控制了凹陷的延展和形状,控制了凹陷的形成和演化。在断裂带的内侧发育有洪积锥和冲积扇,钻遇的砾岩、砂砾岩可厚达100Om以上。一般在断层下降盘的断根部位形成深洼槽,控制了生油岩的分布。同时,在断层附近产生许多派生构造,沿断面由于受重力作用,在断层下降盘常常产生逆牵引背斜。或由于掀斜作用,在断棱部分形成潜山,在潜山顶部由于差异压实作用形成披覆背斜。由同期或后期发育的次一级断层与大断层组成断块、断阶、地垒等。这些断层大多数为正断层.同时沿断层倾向往往有拉开的现象。
  4)、多凸多凹的构造格局 二连盆地内发育有53个凹陷和21个凸起,这些凸起和凹陷相间排列(图2一3)。凹陷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大部分走向为北东方向,局部因受到早期北东东向或东西向构造线的限制呈北东东向,表现了构造的继承性和新生性。凹陷的另一特点是由于成盆期块断运动的差异性明显,凹陷的分割性强,各凹陷有自己的沉积史、构造发育史、热演化史和油气聚集史。一般靠近隆起附近的凹陷地温梯度高,门限深度浅,尤其是靠近巴音宝力格隆起花岗岩基地的凹陷地温梯度更高。
  5)、抬升型盆地特征 在成盆(早白坚世)晚期,由于断块活动剧烈,地壳上升,盆地发育衰退。其间有三次明显的剥蚀,一是腾格尔组沉积之后又复下沉,沉积了赛汉塔拉组;二是晚白奎世,全盆地大部分未接受沉积;三是新生代时,随着大兴安岭隆起的抬升,盆地东部大部分未接受第三纪沉积。根据生油岩成熟度指标,反推剥蚀的厚度,一些凹陷剥蚀厚度达300一700m,由于抬升作用,致使一部分生油层处于低温状态,埋深于门限深度之上,成熟生油岩只占暗色泥岩的20%一80%,影响了油气的丰度,加上油藏含气量少(一次脱气气油比为4~65m3八)、饱和压力低(12~61MPa)、压力系数低(一般为0.93左右),同时又使一部分油气散失,如盆地的东北部巴达拉湖下白坚统油砂己暴露到地表,但另一方面由于构造抬升也导致了油层埋藏浅,有利于油气勘探开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