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6日星期二

“鬼城”和中国的城镇化

鄂尔多斯的新城,犹如一座空城。

鄂尔多斯的新城,犹如一座空城。
 
“鬼城”似乎曾是鄂尔多斯、温州等中国某些特定地区的专利,但如今看来,谁也不要嘲笑谁。
除北京、上海等少数一线城市外,从南到北、从东往西的各类大、中、小城市上,快速崛起了不少规模宏大却又无人居住的“空城”、“鬼城”。最近美国最大的“鬼城”底特律宣告破产,这不仅让人联想到中国大大小小的“底特律”们。
 
虽然中国地方财政最终由中央财政兜底,不至于陷入美国式破产境地,但巨额地方债务可能引发的恶性通货膨胀却是真实存在的经济、社会风险。这些鬼城的建造是在数亿中国农民进城工作、生活的玫瑰色“城镇化”憧憬下进行的,可没想到的是楼造好了、人却没来。为什么呢?

指令性“城镇化”

中国前30年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取得瞩目经济成就,在于逐步减少政府计划对市场的干预,资源配置更多受市场调节。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城镇化也进行得比较顺利和自然,约30%的全国总人口在产业转移和工业化的市场需求驱动下来到城市定居,较为成功地实现了早期的城市化。
然而,这一城市化进程逐渐遭遇各种瓶颈而出现新的变化:一方面户籍制度的改革未能及时跟上而造成大量新进城市居民生活、工作的诸多不便和各种不平等待遇,严重打击了后来农业人口向城镇的转移;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由于金融危机以后产业发展的新特点,中国的大量城市和世界许多其他地区一样,正面临日益严重的失业问题。许多城市从产业上讲并不能吸纳太多从农村转入的新劳动力,这种现象在中国广袤的中西部显得特别明显。

公务员考试
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加入到了公考大军中,吃财政饭成为了很多人的梦想。
 
在很多内地城市,年轻人的就业局限于“两员”——服务员或是公务员。公务员门槛过高,很多人可望不可及;服务员薪水太低,且工作极不稳定。虽然政府希望能够将数亿更多的农业人口较为平均地疏导到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去,但现实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布局却不支持这种一厢情愿的中国式城镇化。事实上,中国大量城市缺乏现代化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是造成指令性“城镇化”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200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一些特大型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后来被称为一线城市),由于所具有的资源、政策、地理和产业优势,开始展现惊人的聚集效应,大量人口(包括已经城市化的人口)开始向这些城市转移,造成了这些地方房价的暴涨。
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没有针对一线城市的资源和政策优势这些造成房价高涨的根本性因素,反而非常表面地瞄准这些城市的房地产开发和高房价。由于政府对中心城市异常严厉的打压,大量投资资金转向调控不严的三四线城市。这些城市一方面土地供应极为广大,另一方面又缺乏实体产业的配套,成为大量培育“鬼城”、“空城”的绝佳土壤。

市场与官场

在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里,经济官员对于市场规律的尊重始终要让位于对上级权威的敬畏,否则乌纱帽可能不保。这可能是造成未来中国严重经济危机的重要隐患。
市场经济取自自然之道,是人们趋利避害、向往更美好生活的真实反映。当底特律的产业发展不能够支持原有的繁荣时,人们离开那里,当地政府宣告破产,人口转向生产率更高、更为繁华的地区生活,一切顺理成章,顺其自然,这是美国经济200多年保持活力的重要因素。
中国是一个市场经济实施时间很短、又很不充分的国家。在缺乏现代市场经济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大大小小官员们很容易受到指令性计划思维的影响,陷入大跃进式决策状态中去。
从客观上讲,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遭遇的瓶颈是和中国产业升级失败、居民消费低迷以及户籍改革迟缓等因素密切相关的,在这些因素没有根本改变的前提下建再多的楼房和城镇都是空楼和空城。在中国鬼城已经频频出现的背景下,官员们还在更宏伟的蓝图上规划着海量的城市群和新城镇,这不仅让人感慨人民公社和大跃进的情节还在影响着中国官员的发展思维。

http://www.bbc.co.uk/zhongwen/simp/focus_on_china/2013/08/130805_cr_china_ghost_city.shtml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